[发明专利]消泡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3582.1 | 申请日: | 2010-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阳平;泉佳秀;久田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诺普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4 | 分类号: | B01D19/04;C02F1/00;C09D7/12;C09D20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泡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泡剂。
背景技术
作为涂料(水性涂料等)用消泡剂及各种制造工序(抄纸工序、发酵工序、废水处理工序、单体脱吸工序及聚合物聚合工序等)用消泡剂,已知有在醇的烷撑氧加成物中分散双酰胺所形成的消泡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996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消泡剂组合物存在着不能得到足够的消泡性(初始消泡性、持续消泡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解决了如上所述的问题、消泡性(初始消泡性及消泡持续性)优异的消泡剂。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将双酰胺分散在聚醚中形成的消泡剂,通过将分散质的粒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可发挥出优异的消泡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另一方面,作为以往的消泡剂组合物(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等),双酰胺的粒子粗大、消泡性不足(消泡性完全不足)。
即,本发明的消泡剂的特征重点在于将双酰胺(A)分散在聚醚化合物(B)中而含有,基于双酰胺(A)及聚醚化合物(B)的重量,双酰胺(A)的含量为0.01~10重量%,聚醚化合物(B)的含量为90~99.99重量%,双酰胺(A)的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中的最频值为0.1~5μm。
本发明的消泡剂可以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1)、(2)或(3)进行制造。
制造法(1)是制造上述记载的消泡剂的方法,其重点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一边对双酰胺(A)和一部分聚醚化合物(B)进行加热搅拌,一边使双酰胺(A)溶解而得到溶解液的工序(1)、
一边对聚醚化合物(B)的其余部分进行冷却搅拌,一边在该其余部分中投入得到的溶解液而得到双酰胺(A)的微细分散体的工序(2)、以及
对于得到的微细分散体进行均质化处理而得到消泡剂的工序(3)。
制造法(2)是制造上述记载的消泡剂的方法,其重点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一边对双酰胺(A)、一部分聚醚化合物(B)、及晶体形状控制剂(crystal form controlling agent,日语:結晶形状制御剤)(G)进行加热搅拌,一边使双酰胺(A)溶解而得到溶解液的工序(4)、
一边对聚醚化合物(B)的其余部分进行冷却搅拌,一边在该其余部分中投入得到的溶解液而得到双酰胺(A)的微细分散体的工序(5)、以及
对于得到的微细分散体进行均质化处理而得到消泡剂的工序(6)。
制造法(3)是制造上述记载的消泡剂的方法,其重点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一边对双酰胺(A)、聚醚化合物(B)及晶体形状控制剂(G)进行加热搅拌,一边使双酰胺(A)溶解而得到溶解液的工序(7)、
对溶解液进行冷却搅拌,使双酰胺(A)析出而得到微细分散体的工序(8)、以及
对于得到的微细分散体进行均质化处理而得到消泡剂的工序(9)。
本发明的乳液涂料的特征重点在于包含树脂乳液、颜料、水性介质及上述消泡剂。
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方法的特征重点在于包含将上述的消泡剂添加到废水中从而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消泡剂发挥出显著优异的消泡性(初始消泡性及消泡持续性)。另外,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容易地获得消泡性(初始消泡性及消泡持续性)优异的消泡剂。另外,由于本发明的乳液涂料含有上述消泡剂,因而发挥出了优异的消泡性(初始消泡性及消泡持续性)。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方法添加了上述消泡剂,处理效率优异、可高效率地处理废水。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双酰胺(A),可以使用具有2个酰胺键的公知双酰胺,从消泡性方面考虑,优选由通式(1)表示的双酰胺。
还有,双酰胺(A)中不包括双酰胺的烷撑氧加成物{这种加成物相当于聚醚化合物(B)}。
R1CONH(CH2)t-NHCOR1 (1)
R1为碳数10~22的烷基、烯基、羟基烷基或羟基烯基,t为1~6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诺普科有限公司,未经圣诺普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