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塞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3456.4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R·舍普;K-P·施莫尔;N·阿拉策;H·赫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04 | 分类号: | F04B1/04;F04B53/14;F04B53/16;B60T8/40;F16J15/16;F16J15/32;F16J1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具有防滑控制装置的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活塞泵。
背景技术
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防滑控制装置是已知的,它们通常作为(制动)防抱死控制装置、驱动防滑控制装置和/或行驶动力学控制装置或者说防侧滑控制装置而实现。常用的缩写是ABS、ASR、FDR和ESP。活塞泵用于产生用于防滑控制的液压并且常常被称作回油泵。活塞泵也可以用于在液压的外能式汽车制动系统中产生液压。
用于具有防滑控制功能的汽车制动系统的活塞泵是已知的。它们具有缸体和活塞,活塞能够在缸体中轴向移动并且能够被驱动在缸体中做轴向往复直线运动。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防滑控制装置的活塞泵的缸体常常被设计成位于所谓的液压块体中的圆柱形孔中,该液压块体除了活塞泵之外还包含用于防滑控制的其他液压元件,比如电磁阀、液压蓄能器、止回阀,并且将这些液压元件相互液压连接。这种活塞泵的活塞的往复驱动常常是通过偏心轮实现,该偏心轮能够通过电动机被旋转驱动,并且活塞的端面紧靠在偏心轮的周边上。设置在活塞的远离偏心轮的端侧上的活塞复位弹簧使活塞保持以其靠近偏心轮的端面与偏心轮的周边接触。
已知活塞泵的活塞通过密封环密封在缸体中,该密封环在远离泵腔的一侧由支撑环沿轴向支撑。泵腔是在缸体中的腔室,该腔室的容积在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过程中交替地变大和变小,以便交替地吸入和排出制动液,也就是输送制动液。泵腔位于活塞的远离偏心轮的端侧上。密封环通常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而支撑环由刚性塑料制成,该刚性塑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不应发生变形或者最多发生很小的变形。支撑环的功能是沿轴向且优选是尽可能大面积地支撑密封环,以避免密封环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发生缝隙挤压。在用于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防滑控制的活塞泵中,可能出现例如最大可达280bar的压力并且这些压力作用于密封环。缝隙挤压是指密封环流动地也就是塑性地变形到活塞和缸体之间的缝隙中。密封环是在靠近泵腔的那一侧受到压力作用,密封环在相对的也就是远离泵腔的那一侧由支撑环支撑。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支撑环具有用于流体、即用于制动液的至少一个纵向通道。通过纵向通道,支撑环的靠近密封环的端侧与其远离密封环的端侧相连通。由此,避免在密封环和支撑环之间形成压力,密封环和支撑环之间的压力通过纵向通道消除。密封环与支撑环之间的压力可能作为所谓的拖曳压力在活塞在缸体内的往复直线运动过程中在密封环和缸体之间产生拖曳泄漏时形成。密封环和支撑环之间的压力形成会使密封环从支撑环移开并且如已说明的那样通过支撑环的至少一个纵向通道得以避免。
通常,密封环和支撑环设置在活塞上,也就是与活塞一起运动。也可想到的是相反的情况,即密封环和支撑环设置在缸体中并且与缸体一起保持静止。
本发明的优点是,密封环能够由支撑环相对大面积地沿轴向支撑在圆环形表面上,该圆环形表面的外径相当于缸体在密封环和支撑环所处的位置上的内径,而该圆环形表面的内径相当于活塞在密封环和支撑环所处的位置上的外径。仅仅所述至少一个纵向通道在其朝向密封环的开口处的横截面是不起支撑作用的横截面积。
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是对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明的有利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
根据权利要求2将纵向通道设计成位于支撑环的外周或内周上的纵向凹槽的优点是,与例如同样可作为纵向通道的穿过支撑环的贯通孔相比,支撑环可更加简单地进行制造。
权利要求3规定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环位于所谓的补偿活塞上。该补偿活塞如泵活塞一样通过偏心轮,特别是通过与泵活塞相同的偏心轮驱动,但是该补偿活塞和它的缸体不具有流体控制装置,也就是说特别地不但不具有吸入阀也不具有排出阀。补偿活塞与活塞泵的泵活塞相连通并且减小泵活塞的压力脉动。该补偿活塞可以与其缸体一起被理解为液压蓄能器,该液压蓄能器的容积与泵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同步地改变。补偿活塞和其缸体不需要分开的入口和出口,尽管不排除设有分开的入口和出口的可能性,但只需一个接口就足够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幅、频率精确可控的3D振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磁波检测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