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突起形成部件及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8523.1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祐司;石川吉纪;大村周司;小原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53/00;H01H1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起 形成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由形成于板材的环状开口划分的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该内侧板部位于上述环状开口的内侧,该外侧板部位于上述环状开口的外侧;以及
多个臂部,与上述内侧板部及上述外侧板部一体地形成,将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连接;
上述多个臂部形成为,具有与上述环状开口的开口宽度相比有裕度的长度,在相对于上述板材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上容许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的相对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相对于上述板材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上将上述内侧板部或上述外侧板部中的某一方推入,在上述垂直方向上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突起形成部件具有保持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形成的规定的间隔的保持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是填充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的树脂,通过嵌件成形而与上述内侧板部、上述外侧板部和上述多个臂部一体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臂部沿着上述内侧板部的外周缘以弧状延伸。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板部形成为在相对于上述外侧板部的板面离开的方向上突出的凸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材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上述内侧板部作为与设于开关用基板的触点部接触的触点部而发挥功能;
上述外侧板部作为与开关用基板的外部电连接的触点部而发挥功能。
8.一种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将板材冲裁而形成内侧板部、外侧板部和多个臂部的工序,上述内侧板部和上述外侧板部由形成于上述板材的环状开口来划分,上述内侧板部位于上述环状开口的内侧,上述外侧板部位于上述环状开口的外侧,上述多个臂部形成为,具有与上述环状开口的开口宽度相比有裕度的长度,将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连接,在相对于上述板材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上容许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的相对位移;以及
通过在相对于上述板材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上将上述内侧板部或上述外侧板部中的某一方推入、从而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的工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保持部件介入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的工序,以用来保持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形成的规定的间隔。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规定的间隔的工序中,将通过冲裁而形成了上述内侧板部、上述外侧板部和上述多个臂部的板材设置在模具中,在将上述内侧板部及上述外侧板部中的某一方保持在模具中的状态下,将另一方用设在模具内的推出部件推出,从而在上述内侧板部与上述外侧板部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保持部件介入的工序中,向上述模具内填充树脂,从而使保持部件介入在上述内侧板部件与外侧板部件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保持部件介入的工序中,在通过设在上述模具中的推出部件使上述内侧板部和上述外侧板部保持为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向上述模具内填充树脂,从而使保持部件介入在上述内侧板部件与外侧板部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未经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85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子视觉作品的配音的动态音频重放
- 下一篇:光学血糖检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