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9922.8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政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适合于在进气压力变得比排气压力高的高进气压力条件下判定EGR阀(排气再循环阀)的关闭故障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配备有将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连接起来的EGR通路和负责该EGR通路的开闭的EGR阀的用于自然进气发动机的排气回流装置的异常检测装置。在这种现有技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至少在根据节气门开度、EGR阀开度和发动机转速等计算进气压力的推定值时,基于利用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实际的进气压力与被推定的进气压力之差,检测EGR装置的异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7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例如,在配备有增压器的内燃机中,存在着进气压力变得比排气压力高的运转条件(下面,称之为“高进气压力条件”)成立的情况。在这样的高进气压力条件下发生了EGR阀的关闭没有正常进行的关闭故障的情况下,在进气通路中流动的新鲜气体的一部分经由EGR通路流入排气通路。在上述高进气压力条件下,由于内燃机的负荷率高,所以,催化剂的温度变高。在这样的状态下,若新鲜气体(氧)经由EGR通路流入催化剂,则存在着催化剂的温度通过氧化反应而过度地上升,加剧催化剂的恶化的担忧。从而,优选地,在上述高进气压力条件下,能够时时判定有无EGR阀的关闭故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进气压力变得比排气压力高的高进气压力条件下,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能够良好地判定EGR阀的关闭故障。
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个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口燃料喷射阀,所述进气口燃料喷射阀向进气口喷射燃料;
EGR通路,所述EGR通路将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连接起来;
EGR阀,所述EGR阀负责所述EGR通路的开闭;
压力条件判定机构,所述压力条件判定机构判定是否处于所述进气通路内的压力比所述排气通路内的压力高的高进气压力条件;
过渡条件判定机构,所述过渡条件判定机构判定是否处于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变化的过渡条件;
空燃比传感器,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从所述内燃机的气缸内排出的排气的实际空燃比;以及
EGR阀故障判定机构,在关闭所述EGR阀的关闭指令时所述高进气压力条件及所述过渡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若由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的空燃比的实测值是比排气的空燃比的目标值稀规定的稀判定值以上的值,则所述EGR阀故障判定机构判定为发生所述EGR阀的关闭故障。
另外,第二个发明,在第一个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氧浓度传感器,在从所述内燃机的气缸内排出的排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浓的情况下,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产生浓输出,在该排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稀的情况下,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产生稀输出,
在所述关闭指令时所述高进气压力条件以及所述过渡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若由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的空燃比的所述实测值是比排气的空燃比的所述目标值稀所述稀判定值以上的值,并且在从所述氧浓度传感器的输出成为了浓输出的时刻起到反转成稀输出的时刻为止的期间中的该氧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的轨迹长度在规定的轨迹长度判定值以下,则所述EGR阀故障判定机构判定为发生所述EGR阀的关闭故障。
另外,第三个发明,在第二个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氧浓度传感器,在从所述内燃机的气缸内排出的排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浓的情况下,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产生浓输出,在该排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稀的情况下,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产生稀输出;以及
反馈机构,所述反馈机构以使所述氧浓度传感器检测的排气的空燃比成为理论空燃比的方式对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
若由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的空燃比的所述实测值是比排气的空燃比的所述目标值稀所述稀判定值以上的值,并且直到所述氧浓度传感器的输出从稀输出切换成浓输出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在规定的所需时间判定值以上,则所述EGR阀故障判定机构判定为发生所述EGR阀的关闭故障。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9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