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70174.5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正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7 | 分类号: | H01R12/77;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新***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印刷 电路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电连接的连接器,特别涉及与柔性电路板和之类形成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来,需要减小形成电连接的连接器的尺寸和增大连接器中的电极的密度。特别地,因为现代电子装置的尺寸减小和密度增大而有强烈需要。再者,即使当移动电话随机振动时也必须保持可靠的电连接。
传统的连接器,比如公开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布文本No.2008-269984,美国专利No.7,766,694和PCT国际公布文本No.WO2007/125679中的,通过枢转致动器而连接柔性电路板,并且这些连接器均具有两个成形的端子。然而,由于在这些连接器的任一种中,用于与柔性电路板接触的第一成形端子的接触力和用于与柔性电路板接触的第二成形端子的接触力存在差异,所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通过振动变得不稳定。
还有,因为尺寸公差造成的电极高度不同,所以每个用于与柔性电路板的端子接触的接触力存在不同。然而,由于在这些连接器的任一种中,下接触部段是固定的,所以不可能矫正由端子造成的接触力的差异。由此,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因而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端子,包含:第一上臂;第一下臂,其与上臂相对定位;第一联结部,其联结第一上臂的基部边缘与第一下臂;以及第一基部臂,其在第二联结部处与第一下臂相联结,所述第二联结部定位在第一下臂的前边缘与第一联结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基部臂从第二联结部延伸越过第一上和第一下臂的前边缘,与在柔性电路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导体接触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上和第一下臂中,连接至电路板的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一基部臂中,所述第一上、第一下和第一基部臂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第一基部臂与第一下臂隔开,由此在第一基部臂与第一下臂之间形成第一间隔。
还有,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二端子,包含:第二上臂;第二下臂,其与第二上臂相对定位;联结部,其联结第二上臂的基部边缘与第二下臂;第二基部臂,其在第二下臂的基部边缘处与第二下臂相联结并沿与第二下臂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及负载部,其从联结部沿与第二上臂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与在柔性电路板的一个表面上的导体接触的第三电极形成在第二上和第二下臂中,连接至电路板的第四电极形成在第二基部臂中,并且所述第二上、第二下和第二基部臂在同一平面上。
再者,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至平面柔性电路板的端部的连接器,包含:绝缘壳体,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插入开口,柔性电路板将插入所述插入开口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第一端子,其在绝缘壳体中对齐;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个第二端子,其在绝缘壳体中对齐;致动器,其安装在绝缘壳体上并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枢转;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上臂定位在插入开口的顶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下臂定位在插入开口的底表面上,所述致动器设置有作用在第一端子上的第一凸轮和作用在第二端子上的第二凸轮,当致动器被枢转时,所述第一凸轮使第一端子的第一电极接触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导体,由此使第一端子的第一下臂朝向第一端子的第一基部臂弹性变形,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使第二端子的第三电极接触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导体。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第二间隔形成在第二端子的第二下臂与插入开口的底表面之间,并且当第二端子的第三电极接触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导体时,第二端子的第二下臂朝向插入开口的底表面弹性变形。
作用在第一端子上的第一凸轮和作用在第二端子上的第二凸轮形成在致动器的基部边缘中,并且当柔性电路板被插入插入开口时,第一和第二上臂定位在插入开口的顶表面上,第一和第二下臂定位在插入开口的底表面上,并且,通过枢转致动器,第一凸轮使第一端子的第一电极接触至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导体,由此使第一端子的第一下臂朝向第一端子的第一基部臂弹性变形。第二间隔形成在第二端子的第二下臂与插入开口的底表面之间,并且,通过枢转致动器,第二端子的第三电极接触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导体,由此使第二端子的第二下臂朝向插入开口的底表面弹性变形。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当所述致动器被枢转时,第一凸轮作用在第一上臂的定位在第一电极与第一端子的第一联结部之间的第一负载部上,第二凸轮作用在从第二端子的联结部沿与第二上臂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负载部上,所述第一凸轮通过向下推动第一端子的第一负载部而使第一端子的第一电极接触至柔性电路板的对应导体,所述第二凸轮通过向上提升第二端子的第二负载部而使第二端子的第三电极接触柔性电路板的对应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701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