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腔内衬垫和为中空器官腔内加衬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70443.8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7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D·加格尔;M·S·奥尔蒂茨;M·达坎格罗;J·哈里斯;E·安东;M·A·默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72 | 分类号: | A61B17/072;A61B17/115;A6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垫 中空 器官 腔内加衬 方法 | ||
1.一种用于为中空器官,特别是胃肠道(2)的一部分进行内部加衬的腔内衬垫(1),所述衬垫(1)包括:
-柔性管状套管主体(3),所述柔性管状套管主体在近端(4)和远端(5)之间延伸,
-至少一个锚固部分(6),所述至少一个锚固部分在所述近端(4)和远端(5)之一处形成并用于将所述套管主体(3)连接至所述中空器官,
-分离区(7),所述分离区在所述锚固部分(6)和所述套管主体(3)之间形成,以及
-牵拉激活式分离构件(8),所述牵拉激活式分离构件被结合在所述分离区(7)中,所述分离构件形成在所述衬垫(1)内部延伸的至少一个激活拉环(9),其中所述分离构件(8)能够使得在牵拉所述激活拉环(9)时,所述分离构件(8)导致所述分离区(7)破损并使所述套管主体(3)与所述锚固部分(6)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分离区(7)形成比相邻的锚固部分(6)和套管主体(3)更弱的环形壁,使得同时作用于所述分离区(7)以及所述相邻的锚固部分(6)和套管主体(3)上的撕力将导致沿着所述分离区(7)中的预定断裂路径的断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分离区(7)包括预裂线(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分离构件(8)包括沿着所述分离区(7)的环壁(12)周向延伸的切割线(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切割线(11)在所述环形壁(12)的外表面(13)上延伸,并且所述切割线(11)的一个或两个末端部分延伸穿过所述环壁(12)并从其内表面(14)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环形壁12借助于邻近所述切割线(11)布置的刚性加强环(16)加强,以防止径向向内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切割线(11)的两个相对末端部分(17,18)延伸穿过扼环(19)并连接至至少一个激活拉环(9),使得在牵拉所述激活拉环(9)的过程中,所述切割线(11)抵靠所述扼环(19)扼住并切割所述环形壁(12)。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切割线(11)的一个末端部分(17)以抗拉的方式连接至扼环(19),并且所述切割线(11)的相对末端部分(18)延伸穿过所述扼环(19)并连接至所述激活拉环(9),使得在牵拉所述激活拉环(9)的过程中,所述切割线(11)抵靠所述扼环(19)切割并扼住所述环形壁(12),并且在完成所述切割后,还牵拉所述扼环本身。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切割线(11)的两个相对末端部分(17,18)穿过所述环形壁(12)放置,以彼此重叠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激活拉环(9),使得在牵拉所述激活拉环(9)的过程中,所述切割线(11)在使其不变紧的情况下切割穿过所述环形壁(1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激活拉环(9)被布置成抵靠所述衬垫(1)的内表面(13)平放。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激活拉环(9)是颜色鲜亮的,与所述衬垫(1)内部的颜色形成对比。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分离构件(8)包括在所述弱化区(10)远侧的区域中围绕所述环形壁(12)的圆周延伸并连接至其的抗拉撕裂条(20),所述撕裂条(20)能够响应牵拉所述激活拉环(9)撕开所述弱化区(10)。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衬垫(1),其中所述分离区(7)能够使得所述分离构件(8)与所述锚固部分(6)分离后保持连接至所述套管主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西康内外科公司,未经伊西康内外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704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