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质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00932.2 申请日: 2011-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2153642A 公开(公告)日: 2011-08-17
发明(设计)人: 初彦辉;刘海峰;王小花;袁晓环;赵冰海;刘洁婷;郭冉;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 牡丹江医学院
主分类号: C07K14/47 分类号: C07K14/47;C12N15/12;C12N15/70;A61K38/17;A61P17/02
代理公司: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代理人: 蒋常雪
地址: 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瘢痕 纤维 细胞 生长 具有 抑制 作用 蛋白质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质的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的瘢痕形成能够产生功能、容貌和心理方面的病态,因此有必要进行治疗(参见Hunt,T.K.,World J Surg 4(3):271-7(1980);Nicolai,J.P.等,11(1):29-32(1987))。常规的瘢痕治疗包括,手术、注射皮质类固醇、放疗、硅胶薄膜敷贴和压力疗法等(参见Mustoe,T.A.等,Plast Reconstr Surg,110(2):560-71(2002))。这些方法大都治疗效果不好,有的副作用很大甚至影响修复和愈合。因此,寻求新的促修复分子,既能正向加速修复细胞增殖、促进愈合,又能降低胶原合成、负向调节瘢痕的形成,使两个矛盾的过程协调统一,对促进创伤愈合尤其是放创复合伤、大面积创伤、烧伤等难愈伤口愈合和具有纤维化倾向的组织修复,降低瘢痕形成,改善修复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皮肤瘢痕形成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模式尚未完全知晓。瘢痕形成的特征在于生长超出了原始外伤部位周边,与家族因素有关,并很少退化(参见Tredget,E.E.,Ann N Y Acad Sci,888:165-82(1999))。增生性瘢痕是增生性红斑状纤 维病变,经常随时间而经历分解,与组织挛缩相关(参见Tredget,E.E.,Ann N Y Acad Sci,888:165-82(1999))。尽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在遗传连锁和免疫学参数方面不同,但二者均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过量胞外基质(ECM)沉积相关(参见Rockwell,W.B.等,Plast Reconstr Surg,84(5):827-37;Tsao,S.S.等,Semin Cutan Med Surg,21(1):46-75(2002);Nemeth,A.J.,J Dermatol Surg Oncol 19(8):738-46(1993))。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10106424.8号公开了一种人ski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能够用于治疗皮肤瘢痕。

本发明人令人惊讶地从现有蛋白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及其片段的应用,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为皮肤瘢痕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而且分子量可以较小,更适宜减轻工程菌负担从而使得表达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蛋白质应用,其中所述蛋白质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为皮肤瘢痕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而且该分子可以较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用于皮肤瘢痕的治疗,而且蛋白质的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活性高,分子量可以较小,且活性成剂量依赖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如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是本发明人长期研究获得的截短后的蛋白,甚至截去部分现有公开的蛋白质的结构域片段,在本发明人发现生物活性之前,无法被预期还能保持相应功能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蛋白质在制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蛋白质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其中,所述蛋白质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其中,所述蛋白质是单独应用的,即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蛋白质单独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蛋白质在制备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蛋白质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其中,所述蛋白质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其中,所述蛋白质是单独应用的,即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蛋白质单独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蛋白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以如SEQ ID NO:1所示的 cDNA为模板,使用引物5’-TACCATATGACGATCGCATCGC-3’和 5’-TGGGATCCTCTAGGACGTGAT-3’进行PCR扩增;

(2)PCR扩增用NdeⅠ及BamHI酶双酶切后,克隆入pET-28a载体,构建成重组载体;

(3)将上述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IPTG诱导;

(4)对表达出的目的蛋白rsRII进行包涵体纯化和复性;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医学院,未经牡丹江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09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