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菌株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04936.8 申请日: 2011-01-12
公开(公告)号: CN102174431A 公开(公告)日: 2011-09-07
发明(设计)人: 郭坚华;蒋春号;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0;A01P1/00;C12R1/07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地址: 21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西瓜 细菌性 果斑病生防 菌株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害的芽孢杆菌生防菌株JC65,属于农作物防病治病技术领域,专用于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无公害防治。

二、背景技术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BFB)是西瓜上的一种危险性检疫病害,又称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最早于1969年由Crall和Schenck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当时只是对果斑病症状进行了描述,未做病原菌的鉴定;目前为止,在我国许多省市,像新疆,陕西,河北,山西,吉林,福建,甘肃等地都已有果斑病的报道。该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引起西瓜果实腐烂等,可造成毁灭性损失,一旦发病用药防治基本没有效果。而且带菌种子将成为下一年重要的初侵染源。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成为西瓜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该病害是由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Aac)引起的,西瓜果斑目前在瓜类作物中无免疫品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大田生长期不易被发现,且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由于目前

还没有发现种子处理的更好方法,目前生产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剂有农用链霉素,可杀得,新植霉素,细菌杀,叶双青,加瑞农,琥胶肥酸铜等,虽然化学药剂对该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但防治效果不高,而且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以及引起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

现有技术中按照本实验室的菌体保藏液专利(公开专利号CN1358838,公开日:2002年7月17日)方法,菌体可室温保存2~3年。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生物防治西瓜产业潜在危害较大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通过拮抗酶活试验和温室大棚试验,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JC65的菌剂防治该病害效果较好,防效可达50%以上。

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害的生防菌株JC65,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2010年 12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4475。

生防菌株JC65用于制备生防菌剂的方法为:

1)将该菌株接种到LB培养液中30℃培养180rpm振荡培养,12~16小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取样测600nm处的OD值,测定过程中以未接菌的LB培养液来调零;

2)当培养至OD值在0.5~0.8之间时,将种子菌液以1:100体积比加入装有发酵培养液的200L发酵罐中,30℃ 250rpm振荡培养20~24小时,发酵液pH值维持在7.0,溶氧量20%,通气量5-7 m3/小时,罐压 0.05-0.1KPa。然后6000rpm离心10min,每1000ml培养液获得13~16g湿菌,每克湿菌含4×1010~1015个菌体,取湿菌与菌体保藏液按1 g:40ml配成菌剂,成品中活菌总浓度为1×10~1×1012cfu/ml 。其中:

1)种子培养液LB配方:氯化钠10g/L, 胰蛋白胨10g/L, 酵母浸粉5g/L,调节pH值为7.2;

2)发酵培养液配方:麦芽糖2.5g/L, 玉米粉5 g/L, 黄豆粉5g/L, 胰蛋白胨5 g/L, 二水氯化钙 0.5 g/L,一水硫酸锰 0.5 g/L, 磷酸氢二钾1g/L,调节pH值为7.0;

3)菌体保藏液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还含有浓度为0.001mol/L的Tween2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表现在:本发明是专门针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开发的生防制剂。由于是生物制剂,完全没有因化学农药的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而有利于西瓜的无公害生产,农民可以不用或减少其他化学农药的用量,这不仅可为农民节省开支,而且有利于西瓜的出口贸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9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