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组激光拼焊板等磁力自适应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6957.3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1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扬;金文海;房灵申;郭幸;朱天旭;刘俊;项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6/02 | 分类号: | B23K26/02;B23K26/4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拼焊板 磁力 自适应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加工定位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组激光拼焊板等磁力自适应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是集光学、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学等为一体的高技术,是激光应用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之一,是对传统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性技术变革。在激光加工技术中,尤以激光焊接应用最为广范,例如激光拼焊。但由于激光光斑太小,一般在0.2mm~0.6mm,所以必须保证每次拼焊上料的位置重复性非常高;同时,由于激光加工效率高,属于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因此必须要求工装定位快速有效。
目前,拼焊板材上料的定位采用手工定位的方式,手动将板材夹紧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定位精度差,工作效率低,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上料定位精度差定位、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组激光拼焊板等磁力自适应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实现了多组激光拼焊上料板材的快速定位,能够匹配激光加工的高效、精准的要求,保证了激光加工能够顺利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支架、主轴、两关节伸缩臂及磁力分层,其中主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主轴的一端由支架伸出、连接有第一手柄;在主轴的两侧均布有多个磁力分层,各磁力分层通过滑块沿支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往复移动;各磁力分层通过两关节伸缩臂与主轴相连,通过第一手柄带动主轴的转动沿垂直于主轴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两关节伸缩臂包括旋转臂、伸缩臂、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在主轴上键连接有两个旋转臂,两个旋转臂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其中一侧的各磁力分层分别通过伸缩臂与第一连接杆相连,另一侧的各磁力分层分别通过伸缩臂与第二连接杆相连;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分别与主轴平行,并与主轴共面;所述伸缩臂的一端与磁力分层铰接,另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上;所述支架上分别设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滑台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滑块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连接、沿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往复移动;在滑台上设有第三导轨,磁力分层通过套筒式滑块安装在第三导轨上,沿第三导轨往复移动;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的第一限位块;滑台上设有对磁力分层的移动起缓冲作用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磁力分层包括壳体、气缸及磁铁,其中壳体上设有套筒式滑块,气缸安装在壳体上,气缸的输出端位于壳体内,磁铁位于壳体内、安装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第二手柄及拉杆,其中拉杆的两端均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个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架铰接,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设有顶块;所述拉杆的任一端由支架穿出、连接有第二手柄。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的磁力分层可沿主轴的轴向及垂直于主轴轴向两个方向往复移动,定位精准,保证了激光加工能够顺利进行,实现了多组激光拼焊上料板材的快速定位。
2.本发明的磁力分层可以始终紧靠上料垛,既充分保证了料垛的磁力一致性,又降低了多组焊接时上料一致性的难度,提高了上料效率。
3.本发明的磁力分层采用导轨式移动,便于不同板材宽度时磁力分层相对位置的调整,使磁力分层始终处于板材的中部,并且整个磁力分层可垂直于主轴轴向方向移动,增加了上料空间,减少了上料时料垛与磁力分层之间的碰撞,提高了磁力分层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磁力分层中的磁铁安装在气缸输出端上,气缸作为柔性机构,对料垛的反作用力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还能保证即使每次上料位置不同也能使磁力分层充分靠近料垛,保持磁力一致。
5.本发明还可使磁力分层锁紧定位。
6.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制造,经济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其中:1为支架,2为主轴,3为旋转臂,4为伸缩臂,5为第一连接杆,6为第二连接杆,7为第一手柄,8为磁力分层,9为滑台,10为第一导轨,11为第二导轨,12为第二手柄,13为拉杆,14为销轴,15为第一连杆,16为第二连杆,17为第一限位块,18为第二限位块,19为第一滑块,20为第二滑块,21为气缸,22为第三导轨,23为套筒式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情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肖像剪纸的生成方法
- 下一篇: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消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