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投影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8155.6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1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衡;许义忠;余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3B21/14;G02B2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投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投影机。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投影机一般包括红色、绿色及蓝色激光光源,每个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都需经过一聚光透镜,将激光汇聚成一定大小的光束。然后通过一合光棱镜将所述红色、绿色及蓝色激光合成一激光束。接着所述激光束入射到微机电镜片上。微机电镜片将所述激光束扫描成一二维的画面。然而,现有的激光投影机内需设置三个聚光透镜及一合光棱镜,从而增大了激光投影机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缩小的激光投影机。
一种激光投影机,其包括一机壳、一红色激光源、一绿色激光源、一蓝色激光源、及一导光元件。所述机壳包括一底板及四个侧壁。所述机壳用于收容所述红色激光源、绿色激光源、蓝色激光源、导光元件、聚光透镜、扫描反射镜及投影镜头。所述红色激光源、绿色激光源及蓝色激光源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其中三个侧壁上。所述导光元件包括一主导光管、一红光导光纤、一绿光导光纤及一蓝光导光纤。所述主导光管包括一入光端、一与所述入光端相对的出光端。该主导光管还开设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所述红光导光纤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红色激光源与所述主导光管的入光端。所述绿光导光纤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绿色激光源与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蓝光导光纤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蓝色激光源与所述第二开口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激光投影机,利用所述主导光管及所述光导光纤对所述三个基础色激光光源所发射的激光进行导光及合光,与现有的激光投影机相比,省去两个聚光透镜及一合光棱镜,从而减少所述激光投影机内的元件数量,缩小所述激光投影机的体积。同时由于所述导光元件采用光纤制作,可减少激光在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激光的利用率,增加投射画面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激光投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激光投影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激光投影机 100
机壳 10
红色激光源 20
绿色激光源 30
蓝色激光源 40
导光元件 15
聚光透镜 60
扫描反射镜 70
投影镜头 80
底板 10a
第一侧壁 11
第二侧壁 12
第三侧壁 13
第四侧壁 14
收容空间 14a
贯穿开 110
主导光管 150
红光导光纤 151
绿光导光纤 152
蓝光导光纤 153
入光端 1501
出光端 1502
第一开口端 1503
第二开口端 1504
投影屏幕 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机100,其包括一机壳10、一红色激光源20、一绿色激光源30、一蓝色激光源40,一导光元件15、一聚光透镜60、一扫描反射镜70及一投影镜头8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壳10为内空的长方体状结构,其包括一底板10a、一第一侧壁11、一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对的第二侧壁12、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的第三侧壁13及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三侧壁13与第四侧壁14相对设置。所述底板10a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及第四侧壁14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14a,用于收容所述红色激光源20、绿色激光源30、蓝色激光源40、导光元件15、聚光透镜60、扫描反射镜70及投影镜头80。所述第一侧壁11上开设有一贯穿开口110。所述投影镜头80安装于所述贯穿开口110内。
所述红色激光源20、绿色激光源30及蓝色激光源40用于分别发出红、绿、蓝色激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红色激光源20、绿色激光源30及蓝色激光源40均固设在所述机壳10的第三侧壁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81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