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及CPLD的六轴联动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8305.3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武;蒋新华;王桐森;李光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19 | 分类号: | G05B19/19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rm9 嵌入式 系统 cpld 联动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RM9(ARM9系列处理器是英国ARM公司设计的主流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系统及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六轴联动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轴联动控制技术基于工控微机,经过插补运算得出六轴运动坐标的控制脉冲和运动方向的插补值,然后输出到伺服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系统,驱动六轴电动机,实现复杂轨迹控制。其中插补原理:在实际加工中,被加工工件的轮廓形状千差万别,严格说来,为了满足几何尺寸精度的要求,刀具中心轨迹应该准确地依照工件的轮廓形状来生成,对于简单的曲线数控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较复杂的形状,若直接生成会使算法变得很复杂,计算机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一小段直线或圆弧去进行拟合就可满足精度要求(也有需要抛物线和高次曲线拟合的情况),这种拟合方法就是“插补”。
由于工控微机是多任务工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控制的任务调度,可以执行多任务但实时性差,在进行插补运算和发出的六轴联动控制信号过程中,会被工控微机的其他工作任务中断,使得输出的插补脉冲值和运动方向信号被延时或中断,造成六轴电动机运动不平稳和六轴联动不实时,六轴伺服信号波动大,只能低速控制六轴伺服电动机联动,六轴联动控制轨迹的精度低,无法实现六轴伺服电动机的高速平稳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及CPLD的六轴联动控制的方法,实现了六轴伺服电动机的平稳、实时及高速联动,实现复杂轨迹的六轴联动运动控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及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六轴联动控制的方法,包括提供一ARM9嵌入式系统以及经过总线与该系统连接的CPLD,采用基于ARM9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六轴联动插补运算,得出六轴运动坐标的控制脉冲和运动方向的插补值,写入CPLD的FIFO队列中,并根据插补周期,将FIFO队列中对应的六轴脉冲插补值输出到电动机的信号控制端口,实现实时、准确的电动机伺服控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实时性高的ARM9嵌入式系统和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技术,将六轴运动坐标的控制脉冲和运动方向的插补值,写入CPLD的FIFO队列中,并根据插补周期,将FIFO队列中对应的六轴脉冲插补值输出到电动机的信号控制端口。本发明提高了六轴伺服信号的实时控制,平稳了伺服电动机的控制信号,保证了复杂轨迹的六轴联动控制,并提高了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及CPLD的六轴联动控制框图。
图2为本发明X、Y、Z、A、B、C六轴联动插补运算框图。
图3X轴的插补时序示意图。
图4Y轴的插补时序示意图。
图5Z轴的插补时序示意图。
图6A轴的插补时序示意图。
图7B轴的插补时序示意图。
图8C轴的插补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一种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及CPLD的六轴联动控制的方法,包括提供一ARM9嵌入式系统以及经过总线与该系统连接的CPLD,采用基于ARM9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六轴联动插补运算,得出六轴运动坐标的控制脉冲和运动方向的插补值,写入CPLD的FIFO队列中,并根据插补周期,将FIFO队列中对应的六轴脉冲插补值输出到电动机的信号控制端口,实现实时、准确的电动机伺服控制。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X、Y、Z、A、B、C六轴联动插补运算框图,将所述的六轴的指令增量分别存放在各自的被积函数寄存器中,在每次的插补周期中分别与各自的积分累加器进行累加,每次累加后均与各轴的存储容量相比较,如超出,则该轴就溢出一脉冲当量,直到六轴均溢出各自的指令增量值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8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掺Sb-ZnO微纳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通用对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