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2002.7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2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陆林;高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21 | 分类号: | F16D65/21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制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多车用制动系统还是基于液压控制机械压力来达到制动目的。新型线控制动系统才刚刚起步,它通过脚踏板压力模拟器来产生制动位移,并由相应电子控制单元处理得到输出制动扭矩。通过此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制动信号由嵌入式控制器采集并做出相应处理。其中制动器的性能至关重要,电制动普遍采用电机驱动机械装置实现制动。可以使用大功率电机直接驱动机械装置,优点是控制灵活,响应时间短,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另外还可以使用小功率电机通过减速增矩机构输出足够大的制动力矩。目前随着电子驻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出现了与其配套的电子机械制动器,其特点是采用自锁螺纹,具有自锁功能,在外力撤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驻车制动的目的。但这种带自锁机构的制动器,要解除制动必须让电机反转,对响应时间要求低的驻车制动是可行的,但是对行车制动,要实现每秒20~50次的制动力调节,要让电机反复在正转与反转之间切换,首先电机没有那么快的响应时间,其次精度不好控制,制动间隙约0.3mm,使用电机换向转动来实现增力或减力,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制动器,特别是提供一种摇杆活塞式非自锁制动器,通过调节输出制动力矩从而实现制动力的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这种电制动器,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摇杆活塞推进机构。
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皮带轮、皮带、太阳轮、三级行星齿轮、行星架。
所述皮带轮分为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
所述皮带与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配合,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电机输出轴紧固连接。
电机动力通过第一皮带轮及皮带的作用输出给第二皮带轮。
所述第二皮带轮与太阳轮连接。
所述三级行星齿轮一侧与太阳轮连接,另一侧与摇杆活塞推进机构连接。
所述摇杆活塞推进机构包括摇杆、活塞及活塞缸。
所述三级行星齿轮与所述摇杆一端连接。
所述三级行星齿轮分为第一级行星齿轮、第二级行星齿轮及第三级行星齿轮。
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连接。
所述行星架分为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及第三行星架。
所述第一行星架一侧连接第一级行星齿轮,另一侧连接第二级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行星架设于第一级行星齿轮及第二级行星齿轮之间。
所述第二行星架一侧连接第二级行星齿轮,另一侧连接第三级行星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架设于第二级行星齿轮及第三级行星齿轮之间。
所述第三行星架一侧与第三级行星齿轮连接,另一侧与摇杆活塞推进机构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架另一侧与摇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摇杆通过销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摇杆偏置连接,即所述摇杆与第三行星架的连接点偏离第三行星架的轴心。
所述摇杆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外表面与所述活塞缸内表面配合。在动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可沿活塞缸内表面来回运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在活塞缸内来回运动的行程控制在0.2~0.5mm内。
所述电机在高速转动时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形成一级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带轮带动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带动三级行星齿轮转动,构成二级减速机构;三级行星齿轮带动摇杆运动,进一步带动活塞在活塞缸内上下运动,并将力作用于制动器刹车片上,形成用于制动的夹紧力,形成三级减速机构。
经过一级、二级及三级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增距后,所述活塞输出足够大的压力作用于刹车片上。当需要减小制动力矩时,只需减小制动输出力矩,此时作用于刹车盘上的反作用力瞬间作用于刹车片上,再经刹车片反作用于活塞上,再从活塞反作用于三级行星齿轮上,进而反作用于一级减速机构并带动电机反转,从而实现力的平衡调节,即在ABS快速调节制动力输出时,电机只需正转,通过调节电机输出扭矩实现制动力的调节而不用反转。当制动结束或者驾驶员大幅度调节制动力时可采用电机反转从而实现制动力的彻底卸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窑余热热水系统
- 下一篇:离心风机轴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