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控制测量不降等级的测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3698.5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姚念斌;姚源颂;李忠才;姚颖颖;张风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念斌 |
主分类号: | G01C3/26 | 分类号: | G01C3/26;G01C3/28;G01C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燕丽 |
地址: | 2745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控制 测量 不降 等级 测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涉及一种平面控制测量不降等级的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控制测量是工程建设中经常用到的测量方法,它的根本就是通过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常用的测量形式有: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其中导线测量是更普遍更常应用的测量形式。目前这些测量方法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外业测量后还要搞内业计算调整分配闭合差,以导线测量为例我们来讨论一下目前这些测量方法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导线测量有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测量,这两种导线测量都要依次测得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导线测量的计算要经过: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调整。
②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③坐标增量的计算。
④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⑤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⑥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测量存在的不足:
①一个测站要五、六个测回,太占用时间。
②完成一条导线的测量一般要两三天甚至五六天。
③计算比较麻烦,外业现场一般还完成不了。
④因为导线测量跨越时段较长,造成了测量数据是不同环境条件(昨天、今天、阴天、晴天、高温、低温)下采集的测量数据。
⑤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调整完全按边长分配的,忽略了环境条件,因此平差好的导线点看似很严密很合乎实际了。而实际不然。
⑥所以导线测量一般是降了等级的测量。
导线测量的优点: 导线点只要与前后相邻导线点通视即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测量的速度、精度、减少计算的工作量的平面控制测量不降等级的测算方法。
本发明的平面控制测量不降等级的测算方法,测法一,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布点:
有已知G(A,B)和S(X,Y)两个点,从已知两点向欲测方向布点1和点2,这四点形成一组测量计算“环”,这四点彼此都要通视,且G1、12、2S、SG、G2、S1中最小长度不小于200米;
然后布3点和4点,同样1、2、3、4四点也形成一组测量计算“环”,对这一组点的要求与第一组点的要求完全相同;
以后的布点方法以此类推,布点的多少至满足施工需要为止;
(2)测量:测站点至目标点平距法
①先在S点通过脚架架好全站仪,2、1、G都架好棱镜并使棱镜面对向S,点标志用钢筋刻十字丝为好,以对中整平器对全站仪和棱镜进行精确对中整平(与传统导线测量要求一样)
在常规测量模式下分别用正镜和倒镜测出S2、S1、SG的平距,算出正倒镜的平均值;
②然后在G点架好全站仪,2、1、S都架好棱镜并使棱镜面对向G,点标志用钢筋刻十字丝为好,以对中整平器对全站仪和棱镜进行精确对中整平(与传统导线测量要求一样)
在常规测量模式下分别用正镜和倒镜测出G1、G2、GS的平距,算出正倒镜的平均值;
③在1点架好全站仪,使G点和2点的棱镜面对向1点,在常规测量模式下分别用正镜和倒镜测出12、1G的平距,算出正倒镜的平均值;
(3)计算、校核:采用卡西欧5800可编程计算器进行
假想计算者站在欲求点1或2,面对两已知点G 、S的连线分左右,左侧已知点坐标用G (A,B)表示,右测已知点坐标用S (X,Y)表示;
输入G点的平面坐标(A,B),输入S点的平面坐标(X,Y), 输入1点右平距即S 1的平均值,输入测站在右边时所测已知基本边SG的平均值,输入1点左平距即G1的平均值,输入测站在左边时所测已知基本边G S的平均值,计算1点坐标;
输入2点右平距即S 2的平均值,输入2点左平距即G2的平均值,计算2点坐标;
输入在点1测站测的1到2的平均值和1到G的平均值,进行校核;
校核误差是不可调误差,误差大于1毫米说明测量数据或计算输入数据有错,需检查原因。
本发明的平面控制测量不降等级的测算方法,测法二,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布点:与测法一的布点相同
有已知G(A,B)和S(X,Y)两个点,从已知两点向欲测方向布点1和点2,这四点形成一组测量计算“环”,这四点彼此都要通视,且G1、12、2S、SG、G2、S1中最小长度不小于200米;
然后布3点和4点,同样1、2、3、4四点也形成一组测量计算“环”,对这一组点的要求与第一组点的要求完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念斌,未经姚念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36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