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SAR控制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6148.9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周义刚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sar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实现比吸收率(SAR)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无线终端(手机、数据卡、MiFi/Hotspot产品)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同时,无线终端带来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现有的SAR降低技术,多采降低发射机功率、使用吸波材料、导体反射器和屏蔽器、机壳表面涂敷防辐射和吸波涂层等方法。这不仅会增加成本和工序复杂度,而且也会对通信信号产生影响,没有根本解决人体辐射安全性和高质量无线通信之间的矛盾。而且反射器和屏蔽器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更大的位置空间,这也违背了无线终端小型化设计的初衷。
另外,局部SAR峰值的形成机制是:天线导体本身和天线近区金属表面(PCB板金属地、屏蔽罩、屏蔽架)上感应的表面电流的联合贡献。在无线终端设备中,外露的电路屏蔽罩、PCB基板金属地、外壳和天线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边界条件。SAR峰值一般出现在天线或PCB板金属表面最大局部电流附近。目前通常在天线附近或PCB板上增加寄生导体结构(PCB板开槽、导电校正环等),以改变表面电流分布,从而降低SAR值。但此类技术占用空间大、适用于手机类产品的单侧SAR降低,不适宜应用在数据卡无线终端产品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SAR控制的方法和装置,以降低局部SAR峰值,减少对人体辐射的危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比吸收率SAR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无线终端金属地边缘设置移相器;
应用所述移相器改变所述金属地边缘的感应电流,改变能够降低SAR的天线近区辐射特性。
所述设置移相器的方法为:
在所述无线终端的数据卡PCB金属地边缘引入多个集总电路元件构成的移相器。
所述改变所述金属地边缘的感应电流的方法为:
通过改变所述移相器在金属地的位置、相位偏移大小,实现PCB上感应电流分布的改变。
改变所述天线近区辐射特性的方法为:
应用所述移相器改变金属地边缘电流元的相位和幅度,使这些电流源在近场辐射时产生反相叠加,从而降低所述SAR值。
进一步通过电调控制,对金属地边缘上感应电流相位和幅度进行实时监测,相应调整所述移相器的相移值,实现对SAR值动态/实时调整。
一种实现SAR控制的装置,包含无线终端的结构,在该装置的金属地边缘设置有移相器,用于改变所述金属地边缘的感应电流,改变能够降低SAR的天线近区辐射特性。
所述移相器通过无源集总元件实现或由有源元件实现;
所述无源集总元件包括:RC阻容移相网络、LC容感移相网络、二极管移相器、铁氧体移相器中的一种;
所述有源元件包括:运算放大器、切换开关、变容二极管、可逆双模铁氧体移相器中的一种。
所述移相器设置于PCB板的金属地边缘,具体设置位置由感应电流分布决定,放置在表面感应电流聚集区。
采用开缝方式将所述装置中的PCB金属边缘区域和PCB中心区域分割,所述移相器跨接在所述开缝形成的缝隙两侧;或者,
将多层PCB板中间层的地平面作为参考地,通过层间过孔结构,实现所述移相器的电路网络的连接。
所述移相器,进一步用于:对PCB金属地边缘上感应电流相位和幅度进行实时监测,相应调整相移值,实现对SAR值动态/实时调整。
本发明方法和装置,可在不影响终端接收发射性能的同时,改变金属地的电流相位幅度分布,从而降低局部比吸收率峰值,减少对人体辐射的危害。此外,本发明不需要对已设计成型的天线、电路和结构做出重大改动,并可节省空间。在应用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度,实现了无线终端小型化设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无线终端数据卡二维结构图;
图2为无线终端上单极子类天线的等效工作示意图;
图3为带有多个移相器的低SAR数据卡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LC感容和RC阻容移相网络的电路形式示意图;
图5为两种在PCB金属地边缘加载移相器的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SAR控制的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6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