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0256.3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民;张婷婷;蔡莉;李清华;李禾;程泽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078 | 分类号: | H01L31/078;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铜铟镓硒双结 电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多晶硅电池、硅薄膜电池和铜铟镓硒(Cu(In,Ga)Se2简称CIGS)薄膜太阳电池,通过多种技术工艺制备出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于多晶硅太阳电池、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涉及器件物理、薄膜技术和新型太阳能电池,属于新材料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普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薄膜太阳电池相较于晶体硅必须维持一定厚度而言,只需使用一层极薄光电材料,材料使用非常少;生产工序能够实现连续化,相对于晶体硅技术的间歇操作,效率大大提高且易于规模化;能够生产大尺寸电池,有助规模化生产。薄膜技术的优点能帮助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因而被认为有可能将太阳电池推向大众市场。特别是在多晶硅供应紧张,价格高的背景下,各国都加强了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以期能在下一代太阳电池技术的竞赛中抢得先机。
本专利是结合硅薄膜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的特点,制备高性能的新型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太阳电池,从而提高薄膜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电池分为上电池和下电池,上电池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下电池为硅薄膜电池,结合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和硅基太阳电池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在导电玻璃上使用沉积技术沉积p-Si和n-Si薄膜,得到硅薄膜下电池。二、在硅薄膜下电池上,继续沉积n+-ZnO薄膜,然后使用共蒸发或溅射后硒化技术沉积p+-CuGaSe2和p-Cu(In,Ga)Se2薄膜,磁控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i-ZnO、ZnO:Al,最后再蒸镀镍铝电极,得到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三,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电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低廉的制造成本等特点。
所述制备的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的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一、硅薄膜下电池的制备。首先在沉积了ITO薄膜、FTO薄膜、ZnO:Al薄膜、金属钼薄膜的导电玻璃上,使用沉积技术沉积p-Si和n-Si薄膜,得到硅薄膜下电池。
二、加热硅薄膜下电池,沉积n+-ZnO薄膜于硅薄膜下电池表面。
三、铜镓硒和铜铟镓硒薄膜的生长采用多元共蒸发或溅射后硒化技术,先后分别沉积CuGaSe2、p-Cu(In,Ga)Se2薄膜。
四、在p-Cu(In,Ga)Se2薄膜上沉积i-ZnO薄膜,得到高阻缓冲层。
五、磁控溅射ZnO:Al薄膜。
六、蒸镀镍铝电极,得到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分为上电池和下电池,上电池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下电池为硅薄膜电池。
一、硅薄膜下电池的制备。首先在导电玻璃上,使用磁控溅射沉积p-Si和n-Si薄膜,其中磁控溅射采用p型和n型硅靶材,得到硅薄膜下电池。具体实现步骤:在导电玻璃上,采用p型硅靶材,通入Ar气使工作气压为6Pa,两极电压为Vd=240V,溅射时间为10min,得到p-Si薄膜;采用n型硅靶材,通入Ar气使工作气压为6Pa,两极电压为Vd=240V,溅射时间为5min,得到n-Si薄膜,即得到了硅薄膜下电池。
二、在硅薄膜下电池上,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n+-ZnO薄膜,其中Zn源为二乙基锌或二甲基锌,氧源为H2和CO2混合气体。具体实现:待反应室抽真空至1×10-3Pa时,开始加热硅薄膜下电池,升高到沉积温度320℃,打开载气和反应源,通入氩气调节反应腔的真空度,使工作气压为10Pa,Zn源∶氧源=1∶0.6-1∶0.9,与此同时打开等离子体,两极电压为Vd=260V,沉积5min,保温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0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球机耐磨辊面
- 下一篇:新型吹瓶机烘箱用加热灯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