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黏菌素E1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2913.8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军;张喜全;薛春佳;赵伟;徐宏江;吴勇;马宇旋;路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62 | 分类号: | C07K7/62;C07K1/20;C07K1/34;C07K1/14;A61K38/1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素 sub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多黏菌素E1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多黏菌素E1的含量大于等于80%,优选大于等于90%,更优选大于等于9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多黏菌素E1优选为硫酸多粘菌素E1或多粘菌素E1甲磺酸钠。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硫酸多粘菌素E溶解,上样于反相层析介质;(b)用含有机溶剂的硫酸溶液洗脱,使用色谱分析,收集并合并含硫酸多粘菌素E1的洗脱液;(c)取上步骤中合并的洗脱液,去除硫酸和/或有机溶剂;(d)干燥,即得硫酸多黏菌素E1组合物;(e)如需要,采用现有技术制备成多黏菌素E1甲磺酸钠或其它衍生物。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原料硫酸多粘菌素E加水溶解,上样于已处理好的反相层析介质上;(b)用含有机溶剂的硫酸溶液,把不同成分的硫酸多黏菌素E依次洗脱,使用色谱分析,收集并合并含硫酸多粘菌素E1的洗脱液;(c)取上步骤中合并的洗脱液,为去除硫酸和有机溶剂可以是先使用减压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后,再使用膜分离技术去除硫酸,也可以仅使用膜分离去除有机溶剂和硫酸,若仅为去除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减压蒸馏;(d)使用常规干燥技术,如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等,把上步得到的硫酸多黏菌素E1溶液干燥,即得到硫酸多黏菌素E1组合物;(e)如需要,采用现有技术制备成多黏菌素E1甲磺酸钠或其它衍生物。
5.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步骤(a)中硫酸多粘菌素E溶解后浓度可以为1-20%,优选为10-15%。
6.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步骤(b)中使用的含有机溶剂 的硫酸溶液是指以乙醇、甲醇或乙腈配制的硫酸溶液,优选用乙醇配制的硫酸溶液,有机溶剂的浓度一般在5-50%,优选15-30%。硫酸的浓度一般在0.1-5%,优选为0.3-1%,溶液的pH值控制在1.0-5.0,优选pH值控制在2.0-3.0。
7.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步骤(c)中膜分离技术使用的膜指纳滤膜,其截流分子量在200-1000,优选截流分子量在400-800的纳滤膜。
8.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优选绿脓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29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