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47019.8 申请日: 2011-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2134746A 公开(公告)日: 2011-07-27
发明(设计)人: 秦麟卿;张联盟;黄志雄;余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30B29/12 分类号: C30B29/12;C30B29/62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王守仁
地址: 430071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氯化镁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微乳液法制备碱式氯化镁晶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碱式氯化镁(Basic mganesium chloride,BMC)又称为氯氧镁(magnesium oxychloride,MOC)。由于我国有大量的镁盐资源,制备碱式氯化镁的原料价低易得,以及制备工艺和设备简单,碱式氯化镁成为一种重要的镁盐化合物,在填充剂、阻燃剂和制备一维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纳米结构的前驱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多数采用沉淀法或水热法,由MgC12水溶液与碱反应来制备碱式氯化镁晶须,都可以合成长径比大、晶型完美的BMC晶须,所用碱为Ca(OH)2、NH3 ·H20、NaOH、氧化镁或氧化钙等。

由王世栋等人提供的“卤水—氨法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参见文献海湖盐与化工,2006, 35(2):1)可知,在常压下用液相反应法制备了碱式氯化镁晶须,研究了氯化镁浓度、氯化镁与氨水的摩尔比、反应温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对碱式氯化镁晶须制备的影响。工艺条件:( 1)氯化镁浓度为3mol/l;(2)氯化镁与氨水的摩尔比为4:1—6:1; (3)陈化温度为50℃—60℃,陈化时间为48h—72h。存在的缺陷:陈化温度高,生产周期长。

Fan W L等人提供了一种通过MgO与MgCl2溶液水热反应制备碱式氯化镁晶须的方法(参见文献Fan W L,Song X Y , Sun S X,  at al. Hydrothermal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chloride hydrate nanowires.J Crystal Growth, 2007, 305(1):167),反应温度70℃,水热温度160℃,水热时间6 h,陈化时间24h。存在的缺陷:陈化温度高,生产周期长。

由陈雪刚等人提供的“CaO-MgCl2-HO体系中一维碱式氯化镁的水热合成与表征”(参见文献无机材料学报,2010,25(2):129-134)可知:该技术是通过水热反应在CaO –MgCl2-H2O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结构与形态特征的一维碱式氯化镁,分析了试剂浓度及水热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存在的缺陷:产率低,反应温度高。

由陈雪刚等人提供的“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与应用进展”(参见文献材料导报,2009,23(4):52-55)可知,其论述了在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过程中,碱试剂、氯化镁浓度、碱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反应及陈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晶须结构与形貌的影响。并指出在目前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研究中存在产率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

但上述技术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碱与MgCl2物质的摩尔比(0.05~0.3)比较低,晶须的成核速度慢、量少,使得生产周期长(24~72小时)、产率低(3%~20%),导致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而不能大规模工业生产,严重制约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式氯化镁晶须制备的方法,以解决目前采用沉淀法或水热法制备碱式氯化镁晶须具有生产周期长、产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利用微乳液法制备碱式氯化镁晶须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室温下,由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氯化镁溶液按质量配比为1.1:6.3:20:0.492,来制备微乳液;然后向微乳液里添加活性氧化镁粉末,制备分散的碱式氯化镁晶须。

所述微乳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依次加正辛烷、氯化镁溶液,最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向烧杯中不断滴加正丁醇,直至形成外观透明、澄清的液体,其为微乳液;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辛烷、氯化镁溶液和正丁醇的质量配比为1.1:7.2:17.5:0.492  。

本发明可以按质量比为1:0.64将六水氯化镁和水混合,配制而成所述氯化镁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