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村分散居民生活垃圾与人粪便共处置沼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9317.0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后虎;张毅敏;高月香;蔡金榜;何斐;胡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村 分散 居民生活 垃圾 粪便 处置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气化利用的系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农村分散居民生活垃圾与人粪便共处置沼气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其中,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使该流域的农村生产与生活模式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其结果使该区域农村的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但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水平大幅提高的后果。2007年4月太湖出现了大面积蓝藻水华,随后太湖水源地受到污染,自来水出现恶臭,无锡市大部分生产与生活用水供应中断,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太湖蓝藻水华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全湖呈现富营养化态势。近年来点源污染控制工程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流域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其中生活垃圾及农村生活污水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苏州市环太湖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及控制对策[J].张导,张琰,宋学宏,等.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 (6):71-75.]。
生活垃圾通过倒入水体、陆上堆积等途径,释放污染物造成面源污染,同时,生活垃圾中的惰性组分在河道中积存,恶化水体的流动条件,降低河道自净容量,也进一步加重了水体污染。刘永德等选取太湖流域大浦镇农村地区为调查区域,调查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密度和雨水径流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对面源污染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村域产生密度为105.9 t·km-2·a-1(含集贸市场垃圾),地表径流量为45.0万m3·km-2·a-1,农村生活垃圾弃置使径流增加的N、P浓度分别为3.3 mg·L-1、0.7 mg·L-1。(即面源污染贡献值),均超过太湖重富营养化的N、P浓度限值[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贡献值估算[J]. 刘永德,何品晶,邵立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 27(4): 1442-144.]。因此,从源头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避免垃圾任意堆放释放污染物,对解决太湖农村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太湖流域内部分农村现行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模式由政府财政统一支出,更多依靠的是地方财政实力。生活垃圾若集中统一于县市集中处置,在偏远地区分散居住的农村实施将大幅提高运输成本,同时增加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负担[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技术初探-以太湖流域为例[J].张后虎, 张毅敏. 环境卫生工程, 2009, 17(4): 9-13.]。偏远农村分散居民的生活垃圾难以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系统, 因地制宜就地肥料化利用。相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具有较为完善的技术、法规和资金保障,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专题研究才刚刚起步,较多的借鉴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与管理模式初探—以太湖地区农村为例[J] .武攀峰, 崔春红, 周立祥, 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25(1): 237-243.];而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成分为厨余、菜叶、树叶等,是垃圾渗滤液的主要产生来源,燃烧热值低,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不宜采用填埋和焚烧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刘永德, 何品晶, 邵立明, 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3): 533-537.]。为此,适合于农村、尤其是分散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等在内的工作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9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