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0405.2 | 申请日: | 201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1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薛彦迅;鲁军;安荷·叭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3/31;H01L21/60;H01L21/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徐雯琼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940***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线 封装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铜线键接的切割DFN封装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切割DFN(Dual Flat No-lead)封装体,包含在引线框架上相互电性隔离的第一载片台和第二载片台,用于承载两种不同的FET芯片,或者承载一个FET芯片和一个IC控制芯片;还包含延伸至引线框架外相对两侧的若干引脚,用来与外部元器件连接。
其中一些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一、第二载片台分隔且无电性连接;所述芯片上的电极与该些引脚的电气连接,往往通过连接引线的键接实现。或者,一个载片台上的芯片电极,与另一个载片台的电气连接,也通过连接引线的键接实现。
现在使用铜线键接作为半导体封装中的电气连接十分普遍。然而,由于上述切割DFN封装体在封装完成前,仅使用底部贴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载片台,使得该引线框架的强度不够,不足以支持用铜线作为上述连接引线进行键接。
此时若使用铜线键接,往往会因打线力量太大,致使第一、第二载片台发生震动,而使铜线没有与芯片上的电极正确键接,影响了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改进切割DFN封装体的制作方法,增加引线框架的强度,以支持铜线键接的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引线框架,其设置有若干载片台,和延伸至所述封装体结构外的若干引脚,以及若干加强筋,其连接相邻的所述载片台;每对相邻载片台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若干半导体芯片,对应设置在所述若干载片台上;在所述芯片之间,或所述芯片与所述引脚之间,或所述芯片与所述载片台之间,通过铜线键接形成电气连接。
所述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还包含塑封体,使所述若干载片台及其承载的所述若干芯片封装在所述塑封体内部,并覆盖至所述加强筋的顶面;所述载片台的未连接芯片的底面,以及所述若干引脚暴露在所述塑封体的底面外。
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塑封体封装后去除,使相邻的所述载片台相互电气隔绝。
所述加强筋,其高度低于其连接的所述相邻载片台的高度;所述加强筋底面与所述载片台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引线框架上的其中一些所述引脚,由所述若干载片台引出;所述芯片的底面与所述载片台的顶面固定连接,使所述芯片设置的若干底部电极,与所述载片台电性连接,并通过该些引脚与外部元器件连接。
所述引线框架上的另一些所述引脚,与所述若干载片台分隔且无电性连接;所述芯片设置的若干顶部电极,与该些引脚通过铜线键接形成电性连接,并通过该些引脚与外部元器件连接。
一种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形成引线框架上连接相邻载片台的若干加强筋;相邻载片台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
步骤2、半导体芯片对应连接在载片台上;芯片之间,或芯片与引脚之间,或芯片与载片台之间通过铜线键接形成电性连接;
步骤3、封装带芯片及键接铜线的引线框架;
塑封封装材料覆盖在芯片、载片台的顶部,以及所述加强筋的顶面上,并固化形成塑封体;使载片台的底面、加强筋底面和若干引脚暴露在所述塑封体外;
步骤4、从封装体结构的底面,切割去除所述加强筋,在相邻载片台之间形成间隔空隙,实现相邻载片台的电气隔离。
所述步骤1中所述加强筋,是在相邻载片台之间的对应位置,通过半腐蚀所述引线框架的上半部分形成的。
所述步骤2中还包含,将所述芯片底面与所述载片台的顶面固定连接,使所述芯片的若干底部电极,与所述载片台电性连接,并通过由所述若干载片台引出的若干引脚与外部元器件连接。
所述步骤2中还包含,将与所述若干载片台分隔且无电性连接的若干引脚,与所述芯片的若干顶部电极,通过铜线键接形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半腐蚀引线框架,形成了与载片台一体的,用于连接相邻载片台的至少一个加强筋;其在封装完成前,都能有效增强引线框架的整体强度。因而,使该引线框架的强度,足以支持在芯片之间、芯片与载片台之间、芯片与引脚之间使用铜线键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本发明可铜线键接的封装体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步骤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0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FA衬里蝶阀
- 下一篇:双重图形化的纳米压印模具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