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4003.X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3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向明;盖景刚;杨峰;亢健;曹亚;蔡燎原;蓝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G01N3/08;G01N9/00;G01N5/04;G01B21/08;C08L23/06;C08K5/14;C08J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邓继轩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交联 聚乙烯 电缆 绝缘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结构的方法,属于聚合物结构表征领域。
背景技术
超洁净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与充油电缆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生产速度快、制造周期短、电缆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利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完全克服了充油电缆难以解决的高落差敷设问题,特别是没有因漏油而引发重大火灾的危险。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工作温度可达90℃,同样载流量导体截面可减小一至二级,可节约导体20%~30%,成本也低。因此,随着材料工业及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近年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各个电压等级均可取代传统充油绝缘电力电缆,成为市场主导。为了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减少电能损失,高压、超高压输电是必然趋势,这对以聚乙烯为主体的绝缘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用基础树脂主要为低密度聚乙烯。其作为绝缘料虽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但热变形温度较低,大约为70℃左右,因此,当电缆通过较大的电流时,绝缘层就会熔融变形。如果加入交联剂使直链状的聚乙烯分子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就可以改善聚乙烯的耐热变形性能、耐老化性能和机械性能,而又几乎不损坏原有的电气性能,因此对聚乙烯交联技术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地,聚乙烯分子的短支链含量越高,交联剂含量越高,聚乙烯交联度就越高,其高温抗变形能力越好。但是当加入交联剂过多时,残留在电缆料中的交联剂会分解,其产物可造成交联聚乙烯结构松软,同时交联度过高也会使抑制聚乙烯分子结晶,从而晶片变薄,结晶度降低,此外短支链含量过高也会降低结晶度,这些都会影响其常温下的机械性能。此外,引入过多的杂质将严重影响其电性能。因此,采用一种能及时、简便且有效地表征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结晶结构和交联度的方法,对于控制聚乙烯基料的分子结构,调整交联剂和抗氧剂的种类和复配方式,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聚乙烯电缆绝缘料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结晶结构和交联度的表征方法比较少,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测量凝胶含量或溶胀比间接研究产品的交联度。
李光等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熔融辐照交联结晶聚乙烯的晶胞结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垂直(110)晶面方向微晶尺寸随辐射照剂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晶格尺寸和缺陷随交联度增加而增长。而这一规律对聚乙烯基料聚合工艺以及对电缆绝缘料设计的实际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朱爱荣等也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的结晶结构。首先将绝缘料、导体屏蔽料、绝缘屏蔽料在95~120℃的熔融温度下同心圆式挤包到导体上,然后进入350℃左右高温、1MPa以上压力、有氮气保护的交联管道内完成交联,最后冷却接近室温时收线。结果表明电缆工艺中的热历史会造成超高压交联电缆绝缘层各部分结晶形态分布不均,中层聚集态结构均匀性较好,内层外层结晶程度低于中层。然而在结晶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微观的晶片厚度及其分布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都会影响交联聚乙烯的机械性能,有必要通过其他方法对其微观结晶结构进一步表征分析。
陈大俊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交联聚乙烯的结晶行为及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交联作用对聚乙烯的结晶行为影响较大,与纯聚乙烯相比,在DCP用量较低时,交联聚乙烯的结晶峰向低温方向移动,结晶温度随着DC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但继续增加DCP的用量,结晶温度反而会增加。目前这种现象对聚乙烯的实际交联过程的指导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龚方红等人分别采用硅烷交联法和过氧化物交联法制备了交联聚乙烯试样,通过测定凝胶含量和平衡溶胀等间接表征了两种试样的交联程度。结果表明凝胶含量基本相同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和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的性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二者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可见单一的方法很难真实、准确地表征产品的结构,方法之间综合分析非常重要。上述测量聚乙烯交联度的方法都是间接的表征方法,有必要应用一种更直接的方法表征产品的交联度。此外在进行平衡溶胀测量时,往往都采用易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因此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较差。
综上所述,现有表征技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结晶结构和交联度,但是还存在着表征方法不直接,方法之间的结合不够,实验周期长,重复性差等诸多缺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