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的自动控制方式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2379.5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毅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启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混式 二次 燃烧 自动控制 方式 及其 装置 | ||
1.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的自动控制方式,其控制方法是
a、由相关的传感器采集各种数据并传送到自动控制组件(5)内;
b、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通过自动控制组件(5)比对预先设置的数据;
c、自动控制组件(5)根据比对结果将调节信号和指令传输到控制执行机构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通过设置在燃气管道(3)内的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气体流量计(9)采集燃气管道(3)内的流量数据;
通过设置在助燃风管道(4)内的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气体流量计(9)采集助燃风管道(4)内的流量数据;
通过设置在预混管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燃气热值仪(11)采集预混管内预混气体的氧气浓度和预混气体的热值的数据;
通过设置在炉膛内的热电偶(14)采集炉膛内的温度数据;
通过设置在燃烧火嘴前的火焰侦测器(15)感应燃烧器(2)的工作状态数据;
通过设置在预混器(1)出口端的热电偶(14)采集预混气体的温度数据,同步监测是否回火;
将上述采集到的数据同步传送到自动控制组件(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将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同步工况数据反馈到自动控制组件(5),自动控制组件(5)会把同步工况数据与预先设置的工艺参数进行比对和运算,并根据比对和运算结果对各种调节执行机构发出调节的动作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通过设置在炉膛内的热电偶(14)采集炉膛内的温度数据和设置在预混管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燃气热值仪(11)采集预混管内预混气体的氧气浓度和热值的数据及其比对和运算结果对安装在燃气管道(3)上的电动阀门(8)执行增减动作,以保持炉膛温度的稳定;
通过设置在炉膛内的热电偶(14)采集炉膛内的温度数据和设置在预混管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燃气热值仪(11)采集预混管内预混气体的氧气浓度和热值的数据及其比对和运算结果对安装在助燃风机(12)上的变频电机(13)执行增减动作,以保持炉膛温度的稳定;
通过设置在燃烧火嘴前的火焰侦测器(15)感应燃烧器的工作状态数据及其比对和运算结果对安装在助燃风机(12)上的变频电机(13)和安装在燃气管道(3)上的电动阀门(8)执行增减或关闭动作,或指令高压点火装置(16)在吹扫后重新点火;
通过设置在预混器出口端的热电偶(14)采集预混气体的温度数据及其比对和运算结果,判断是否回火,对安装在燃气管道(3)上的电动阀门(8)执行关闭或继续运行的动作。
5.预混式二次燃烧器的装置,包括预混器(1)、燃烧器(2)、燃气管道(3)、助燃风管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管道(3)内安装有与自动控制组件(5)连接的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电动阀门(8)以及气体流量计(9);助燃风管道(4)内安装有与自动控制组件(5)连接的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气体流量计(9);助燃风管道(4)前设置有助燃风机(12),助燃风机(12)上设置有与自动控制组件(5)连接的变频电机(13);预混管内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燃气热值仪(11);预混器(1)出口端设置有热电偶(14);与自动控制组件(5)连接的热电偶(14)设置在燃烧器工作的炉膛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制组件(5)可以根据窑炉的工艺参数预先设置相关的参数数值,自动比对和运算,并根据比对和运算结果对相关的执行机构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制组件(5)与火焰侦测器(15)以及高压点火装置(1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启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启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3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