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青斑河鲀干扰素IFNγ2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64446.7 申请日: 2011-03-17
公开(公告)号: CN102180961A 公开(公告)日: 2011-09-14
发明(设计)人: 卢丹琪;张旭;贝锦新;陈洁琳;汪婷;张勇;林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4/57 分类号: C07K14/57;C12N15/23;C12N15/10;C12N15/70;A61K39/39;C12R1/19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卫
地址: 510275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黑青斑河鲀 干扰素 ifn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青斑河鲀Ⅱ型干扰素IFNγ2的编码基因、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免疫因子γ干扰素(IFNγ),作为干扰素系统中重要的Ⅱ型IFN,是主要的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和调控免疫反应的关键信号分子,能激活效应细胞,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转换,具有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干扰素IFNγ1和IFNγ2基因是鱼类IFNγ基因的两个亚型,其氨基酸序列的特征是含有两个保守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中的6个α-螺旋和在靠近其氨基酸序列 C 端的F螺旋中均存在[IV]-Q-X-[KQ]-A-X2-E-[LF]-X2-[IV]这个保守结构,这与已研究过的其他区中的IFNγ二级结构类似。

IFNγ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目前已知干扰素作为细胞因子的重要类型, 是细胞和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或受核酸、细菌内毒素等诱导时,由受体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能诱导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IFNγ是由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主要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活化 JAK-STAT 信号通路,激活下游基因的转录,包括相关转录因子和免疫分子,如 STAT1、IRF1、ICSBP和MHCⅡ等,从而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毒性物质消灭胞内细菌,诱导宿主内一些抗病毒蛋白的合成,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增强抗原提呈作用,达到保护宿主的目的。

IFNγ抗病毒机理主要是能提高细胞表面 MHC 类分子表达,有助于向细胞毒性T细胞递呈抗原,引起靶细胞的溶解,此外还可以通过下游基因的转录及抗病毒效应基因表达而达到抗病毒作用。 对于表达 MHCⅠ类抗原的细胞,IFNγ可以诱导Ⅰ类抗原以更高的水平表达;对于无法检测到的Ⅰ类抗原基本表达水平的细胞,IFNγ也可以诱导Ⅰ类抗原的表达,且一般比Ⅰ型干扰素IFNα/β具有更强的作用。在体注射 IFNγ可以导致许多组织中Ⅰ类抗原表达水平的广泛增高。IFNγ对 MHCⅡ类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MHCⅡ类分子仅存在于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及 B细胞),其他细胞中 MHCⅡ类分子均可由IFNγ  诱导产生。Ⅱ类抗原呈递途径的所有关键基因的正常表达都是必需的,它们受一个单一的受 IFNγ诱导的转录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 (cⅡTA)的调节。

IFNγ能够激活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活化的巨噬细胞表现最突出的是对许多细胞内的和吞噬的生物体如分支杆菌、刚地弓形虫、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的杀菌活性大大增强。

与哺乳动物相似,鱼类IFNγ重组蛋白能够影响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增加IFNγ自身的基因表达,以及诱导下游免疫基因,如MHC II和Mx基因的表达。Mx是 IFN系统中熟为人知的抗病毒蛋白,作为一种GTP 酶,它主要通过干扰病毒的聚合酶来抑制RNA的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它主要受Ⅰ型IFN诱导大量表达发挥其作用,Ⅱ型 IFN对其有一定的诱导作用。重组的IFNγ可影响鱼类的细胞免疫反应。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重组虹鳟IFNγ在RTS-11 cells中会促进下游免疫基因IP10和MHCⅡβ的表达。

近年来鱼类病害发生频繁,其中某些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这就使得免疫防治技术在鱼病防治中呈现出日趋广阔的应用前景。IFNγ 由于其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对人的临床应用治疗疾病方面也已很普遍。而其在鱼类的研究与应用才开始起步,可以预测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鱼类免疫防治中没有IFNγ的缺陷,提供一种黑青斑河鲀干扰素IFNγ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黑青斑河鲀干扰素IFNγ2的编码基因。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黑青斑河鲀干扰素IFNγ2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黑青斑河鲀干扰素IFNγ2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44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