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触点与对应触点的导电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0684.9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斯特凡·施米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1;H05K3/32;H01L21/60;H01L2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车文;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触点 对应 导电 连接 方法 | ||
1.用于制造设置于载体膜(10)上的触点与对应触点的导电连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载体膜(10)以配属于所述触点(30)的方式U形地冲裁出来,从而获得具有所述触点(30)的载体膜搭接片(24),所述载体膜搭接片(24)随后绕至少一个折叠线(26、28;50)折叠起来,使得所述触点(30)靠置在所述对应触点(34;54)上,随后进行所述触点(30)与所述对应触点(34;54)的导电连接(3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具有所述触点(30)的第一导体电路(14)与具有所述对应触点(34)的第二导体电路(18)的导电连接的方法,所述第一导体电路(14)设置在所述载体膜(10)的第一侧(12)上,所述第二导体电路(18)设置在所述载体膜(10)的对置的第二侧上,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载体膜(10)以配属于所述第一导体电路(14)的具有所述触点(30)的端部段(20)的方式U形地冲裁出来,从而获得具有所述触点(30)的载体膜搭接片(24),所述载体膜搭接片(24)随后绕两个彼此有距离的折叠线(26、28)以相同的折叠方向折叠起来,从而所述第一导体电路(14)的所述触点(30)靠置在所述第二导体电路(18)的所属的、具有所述对应触点(34)的第二接触区域(36)上,随后进行所述触点(30)与所述对应触点(34)的导电连接(37)。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膜搭接片(24)首先绕与所述触点(30)相邻的第一折叠线(26)折叠起来,并且随后绕与所述第一折叠线(26)有距离的第二折叠线(28)折叠起来,其中,在所述载体膜搭接片(24)上的所述第二折叠线(28)被以如下方式选择,即,所述第一导体电路(24)的所述触点(30)靠置在所述第二导体电路(18)的所述对应触点(34)上。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叠线(26)和与所述第一折叠线(26)有距离的所述第二折叠线(28)彼此平行地定向。
5.按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体电路(14)构造在所述载体膜(10)的底侧(12)上,并且所述第二导体电路(18)构造在所述载体膜(10)的上侧(16)上。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具有所述触点(30)的导体电路(18)与功率半导体器件(38)的具有所述对应触点(54)的接触面(40)的导电连接的方法,所述导体电路(18)设置在所述载体膜(10)的一侧(16)上,其中,所述载体膜(10)叠盖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38),并且所述导体电路(18)设置在所述载体膜(10)的背对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所述侧(16)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膜(10)在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38)的所述接触面(40)的区域中构造有孔(42),并且将所述载体膜(10)以配属于所述触点(30)的方式U形地冲裁出来,从而获得载体膜搭接片(24),所述载体膜搭接片(24)随后绕折叠线(50)折叠起来,使得所述导体电路(18)的所述触点(30)穿过所述载体膜(10)中的所述孔(42)靠置在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38)的具有所述对应触点(54)的所述接触面(40)上,随后进行所述触点(30)与所述接触面(40)的所述对应触点(54)的导电连接(37)。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膜(10)构造有孔(42),所述孔(42)的边缘(44)与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38)的接触面(40)的边缘(46)有距离。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载体膜搭接片(24)从所述载体膜(10)以在所述折叠线(50)的方向上测得的如下宽度冲裁出来,所述宽度与芯片状的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38)的所述接触面(40)的在相同的所述方向上测得的尺寸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06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烯烃聚合催化剂及超低支化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 下一篇:气体可控型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