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菇派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2968.1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邵伟;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A23L1/09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鲜菇派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菇制品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鲜菇派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菇,又称食用菌,是指具有食用价值的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且热量低,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但食用菇采后极易褐变,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因此目前食用菇多以鲜销为主,销售半径小,采后损失大,影响了菇类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更注重营养搭配和安全快捷。因此,开发菇类休闲食品不仅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其销售问题,还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松软可口、营养丰富的蘑菇休闲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鲜菇派及其生产方法,不含防腐剂、营养健康、食用方便、营养成分丰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鲜菇派,它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食用菇泥90~110、肥膘肉20~30、低筋粉15~20、白砂糖2~3、食盐 1~1.5、 鸡蛋10~12、味精1.5~2、呈味核苷酸二钠0.1~0.12、魔芋粉1~3、
纯净水30~40、面包糠30~35。
食用菇泥的重量份为100。
食用菇泥为蘑菇或香菇或平菇。
一种上述鲜菇派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食用菇泥的制备
将新鲜食用菇清洗后漂烫2min-3min后,捞起漂烫后的食用菇冷却至常温,将冷却后的食用菇经粉碎、研磨及脱水后制成食用菇泥;
2)混合
将肥膘肉搅碎后,按上述重量份依次加入低筋粉、白砂糖、食盐、鸡蛋、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和魔芋粉,将其与上述重量份的食用菇泥混合均匀,在混合过程中逐渐加入上述重量份的纯净水,混合均匀后得到菇肉混合料;
3)将上述菇肉混合料成型得到菇肉丸;
4)将菇肉丸外表面包裹面包糠后,对其整形使其成为饼形即制得鲜菇派。
步骤1)中,漂烫食用菇的为柠檬酸质量含量为0.1%的水。
步骤1)中制得的食用菇泥的固形物含量为65%-7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鲜菇派,不含防腐剂及其它对人体有害化学成份、营养健康、食用方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且丰富;本发明提供的鲜菇派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合理,易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鲜菇派,它包括下述组份:
蘑菇泥9kg、肥膘肉2kg、低筋粉1.5kg、白砂糖0.3kg、食盐0.15kg、鸡蛋1.2kg、味精0.2 kg、呈味核苷酸二钠0.01kg、魔芋粉0.1kg、纯净水3.5kg、面包糠3kg。
一种上述鲜菇派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食用菇泥的制备
将肉质肥厚无病斑、无畸形的新鲜食用菇在食盐的质量含量为2.0%的盐水中处理10min,捞起后倒入漂洗槽中漂洗1min,以去除食用菇上的泥土、杂质,再将漂洗后的食用菇倒入盛有95℃水的不锈钢夹层锅中漂烫2min-3min,使其透而不烂,将漂烫后的食用菇捞起放入纯净水中冷却至常温后,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并过胶体磨研磨及离心机脱水后制成食用菇泥;
2)混合
将肥膘肉用绞肉机搅碎后,按上述重量依次加入低筋粉、白砂糖、食盐、鸡蛋、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和魔芋粉,将其与上述重量的食用菇泥混合均匀,在混合过程中逐渐加入上述重量的纯净水,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得到菇肉混合料;
3)将上述菇肉混合料通过肉丸成型机成型得到菇肉丸;
4)将菇肉丸外表面包裹面包糠后,对其整形使其成为饼形即制得鲜菇派。
步骤1)中,漂烫食用菇的为柠檬酸质量含量为0.1%的水。
步骤1)中制得的食用菇泥的固形物含量为65%-70%。
实施例二
一种鲜菇派,它包括下述组份:
香菇泥10kg、肥膘肉2kg、低筋粉2kg、白砂糖0.2kg、食盐0.15kg、鸡蛋1.2kg、味精0.2 kg、呈味核苷酸二钠0.01kg、魔芋粉0.2kg、纯净水4kg、面包糠3kg。
一种上述鲜菇派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食用菇泥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2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