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滤清装置及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5804.4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榎田智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清 装置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滤清装置和包括该油滤清装置的油底壳,该油滤清装置设置在构成为让油进行循环的动力装置中。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例如汽车用发动机等动力装置构成为油在该动力装置的内部进行循环。油贮存在设置于发动机下部的油底壳内。已贮存在油底壳内的油由于油泵的工作而被吸上,再被油滤清装置过滤,然后供向发动机的各个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的油底壳包括:呈凹形状的油底壳主体、和配置在油底壳主体的内部的油底壳隔板。油底壳隔板是用来将油底壳主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的部件,油滤清装置配置在该第一室内,该第二室包围第一室。在发动机内循环后返回到油底壳内的油(回油)流入第一室内。
在如冷起动时那样油温较低时,第一室内的油在被油滤清装置过滤后供向发动机的各个部分。循环而已升温的油返回到第一室内,该已升温的油再次吸向油滤清装置,然后供向发动机的各个部分。因此,与没有油底壳隔板的油底壳相比能够加快发动机的暖机速度。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189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油底壳,回油在流入第一室内而暂时贮存于该第一室内后吸向油滤清装置并受到过滤,再供向发动机的各个部分。第一室的容积比油滤清装置的内部容积大,已流入第一室内的回油通过与已贮存在第一室内的低温油混合而降温。而且,已流入第一室内的油并不是全都立即吸向油滤清装置,而是仅一部分油立即吸向该油滤清装置而已,因此剩下的回油在吸向油滤清装置以前就会冷却而降温。
也就是说,很难说专利文献1中的油底壳能够将已升温的低粘度油立即供向发动机,暖机时间的缩短不充分,从节能化的角度来看有所不足。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加快在动力装置的冷起动时供向动力装置的油的升温速度,来谋求暖机时间的缩短,从而实现进一步进行节能化。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所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在用承油部接收回油后使该回油就这样流向油滤清装置的油流通管部,在该油流通管部内用滤清器进行过滤,然后将已过滤的油供向动力装置。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涉及一种油滤清装置的发明,该油滤清装置配置在对在动力装置内循环的油进行贮存的油底壳主体内,构成为对已贮存在该油底壳主体内的油进行过滤,并将已过滤的油供向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滤清装置包括承油部、油流通管部及滤清器,该承油部用来从下方承接在所述动力装置内循环后返回来的回油,用所述承油部已承接的油导入该油流通管部内,该滤清器配置在所述油流通管部的内部,用来对流经该油流通管部的油进行过滤;在所述油流通管部的比所述滤清器还靠近上游的上游侧,在比已贮存在所述油底壳主体内的油的油面还靠近下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来使该油流通管部吸入油的吸油部;所述油流通管部的下游部与所述动力装置所具有的吸油部分相连接。
根据所述结构,用承油部承接回油,用承油部已承接的回油流经油流通管部并被滤清器过滤,然后供向动力装置。因此,在冷起动时,已贮存在油底壳主体内的低温油和在动力装置内循环而已升温的回油不易混合起来。其结果是,抑制降温的回油通过油流通管部直接供向动力装置。由此,能够将已升温的低粘度油立即供向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暖机时间得以缩短。
应予说明,在油底壳主体的油温较低时,因为油粘度较高,所以从油流通管部的吸油部吸入的油量较少。另一方面,在油底壳主体的油温较高时,油粘度较低,与低温时相比从油流通管部的吸油部吸入的油量更多。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部具有面积比所述油流通管部的上游侧的剖面面积小的开口部。
根据所述结构,在动力装置所要求的油量较多时,因为油流通管部内的负压力增大,所以已贮存在油底壳主体内的油从吸油部吸入到油流通管部内,并供向动力装置。因此,不易发生动力装置的润滑不良。
另一方面,在动力装置所要求的油量较少时,油流通管部内的负压力较小。此时,在已贮存在油底壳主体内的油的温度较低、粘度较高的情况下,因为吸油部的开口部的面积比油流通管部的剖面面积小,所以已贮存在油底壳主体内的油不易吸入到油流通管部内,能够缩短动力装置的暖机时间。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油流通管部是组合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而构成的;所述吸油部是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缝隙;所述缝隙的面积比所述油流通管部的上游侧的剖面面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协西川株式会社,未经大协西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