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5827.5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6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杰辛托·冈萨雷斯;保罗·S·塞维琳斯基;老托马斯·A·韦尔奇;奥斯卡·费尔南多·多明格斯;迈克尔·U·阿尔瓦雷兹;诺伊·塞佩达·桑托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69/36 | 分类号: | D05B69/36;D05B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冬梅;郑霞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及操作方法。
发明内容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基座及可移动地布置在基座上的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第一引导组件具有被配置为检测工件的传感器。第二引导组件与第一引导组件间隔开。当传感器检测到工件错位时,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致动。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静止的基座及可移动地布置在基座上的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第一引导组件具有被配置为检测工件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及用于致动第一引导组件的第一致动器。第二引导组件与第一引导组件间隔开,且具有用于致动第二引导组件的第二致动器。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到工件歪斜时,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被致动。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操作缝纫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传感器检测工件,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确定工件是否错位,并执行校正策略,其中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致动以重置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透视图。
图2是缝纫机的基座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缝纫机上的在对齐位置的工件的俯视图。
图4-6是示出了缝纫机上的在示例性的未对齐位置的工件的俯视图。
图7和8是描述可与缝纫机相关联的示例性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为可实现为各种可选的形式的本发明的示例。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某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缩小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为权利要求的代表性基础和/或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采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参考图1-3,示出了示例性的缝纫机10。缝纫机10可被配置为缝或缝纫具有一个或多个片或层的工件12。工件12可由诸如织物、皮革、乙烯树脂及类似材料的任何适合的材料制成。缝纫机10可包括基座14和上部16。
基座14可被配置为支撑工件12,且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为静止的。基座14可包括工件12可位于其上的顶表面18。如在图2中很好地示出的,基座14可包括第一开口20、一组夹紧特征(gripping feature)22、第一引导组件24、第二引导组件26和第二开口28。
开口20可设置在基座14内以方便工件12的缝合。例如,开口20可被设置为容纳撑套机构(looper mechanism)或摆梭和绕线筒组件的矩形的开口或孔,该绕线筒组件在缝合操作期间以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接合线。
一组夹紧特征22可被设置为与开口20邻近以方便工件12的啮合和定位。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一组夹紧特征22被设置在开口20的相对的侧上。一组夹紧特征22的构件可具有任何适合的配置。例如,夹紧特征可被配置为提供用于啮合工件12的有织纹的或有滚花的表面的多个突起或凹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一组夹紧特征22的构件可被布置为彼此基本平行,且可被排列以在大体上从第一引导组件24向第二引导组件26延伸的方向延伸。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一组夹紧特征22可具有诸如三角形截面的任何适合的截面。
第一引导组件24可被可移动地布置在基座14上,且可被配置为方便工件12的定位。例如,第一引导组件24可被配置为与工件12的示例性进给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F示出)基本垂直地移动。第一引导组件24可包括从基座14的顶表面18延伸的引导块30。引导块30可具有啮合并对齐工件12的引导表面32。例如,引导表面32基本平坦且可基本垂直于基座14延伸。第一引导组件24也可包括可偏离引导表面32的第二引导表面34。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表面34可以凹进、后退或布置得比引导表面32远离基座14的开口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尔公司,未经李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