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u-PB-SiO2复合纳米颗粒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5841.5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6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仲召阳;李梦侠;王东;卿毅;戴楠;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31 | 分类号: | G01N33/531;G01N33/68;G01N27/4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u pb sio sub 复合 纳米 颗粒 电化学 免疫 检测 方法 | ||
1.一种Au-PB-SiO2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硅酸乙酯加入乙醇和双蒸水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含有SiO2纳米颗粒的溶液;将FeSO4和K3Fe(CN)6加入到所述含有SiO2纳米颗粒的溶液中,制得PB-SiO2纳米颗粒;向所述PB-SiO2纳米颗粒中加入N-(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使所述PB-SiO2纳米颗粒表面氨基化,再加入金纳米颗粒溶液,制得Au-PB-SiO2复合纳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Au-PB-SiO2复合纳米颗粒。
3.一种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u-PB-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待检蛋白抗体共耦合物;
步骤2:将玻碳电极预处理,置待检蛋白抗体溶液中充分结合,封闭以除去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得免疫电极;将所述免疫电极与含有不同浓度待检蛋白的标准品充分结合,除去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置于所述Au-PB-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待检蛋白抗体共耦合物中充分结合,制得工作电极;在缓冲液中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检测,以工作电极和免疫电极的响应电流值之差和标准品中待检蛋白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步骤3:如步骤2,将所述免疫电极与待检样品混合温育,进行电化学检测,测得待测样品的电化学峰峰电流强度,从所述标准曲线上读取对应的待检蛋白的浓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碳电极预处理包括将所述玻碳电极抛光成镜面,超声处理后置于氯金酸溶液中,恒电位沉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pH值为6~7的PBS缓冲溶液。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扫描伏安法扫描范围为-0.2~0.6V,扫速为50mV/s。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蛋白为肿瘤标志蛋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标志蛋白包括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YFRA21-1、AFP、APT、CEA、CA242、CA125、CA199、CA153、CA724、CA50、f-PSA、t-PSA、Freeβ-hCG、SCCA、β2-MG。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蛋白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8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