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6083.9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5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娣;孙力;陈海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36;H01L29/04;H01L29/786;G02F1/1362;G02F1/136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薄膜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晶体管的设计和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显示领域被广泛采用的薄膜晶体管(TFT)主要有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和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其中,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晶体管由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背板均匀性好等优势成为有源矩阵平板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但存在迁移率低、稳定性差等缺陷,很少应用于大面积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领域。另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相对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而言,具有迁移率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其沟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结晶(SPC)和准分子激光退火(ELA),前者涉及长时间高温退火工艺,不适于大面积玻璃基板:而后者存在均匀性差等问题,也无法实现大面积玻璃基板的应用。
为了实现大尺寸AMOLED显示,以氧化锌(ZnO)基和氧化锡(SnO2)基为主的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Amorphous Oxide TFT)汇集了非晶硅和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优点,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均匀好等优点,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非晶氧化物生成的半导体沟道往往具有很高的载流子浓度,使得阈值电压变得很低甚至降到负值(针对n型器件而言),即在为栅零偏时,器件不能充分关断;若用非晶氧化物制成低载流子浓度的半导体沟道高阻层,则会使得源漏极的寄生电阻增大,导致降低了电流的驱动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用以降低源漏极的寄生电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栅绝缘层、半导体有源层、源极、漏极以及钝化保护层,所述半导体有源层为沟道层和欧姆接触层的双层结构,且所述沟道层比所述欧姆接触层的含氧量高;
所述沟道层与所述栅绝缘层相贴合,所述欧姆接触层分为两个独立的欧姆接触区,且所述两个独立的欧姆接触区分别与所述源极、漏极相贴合。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栅线和数据线所限定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中形成有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该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栅绝缘层、半导体有源层、源极、漏极以及钝化保护层,所述半导体有源层为沟道层和欧姆接触层的双层结构,且所述沟道层比所述欧姆接触层的含氧量高;
所述沟道层与所述栅绝缘层相贴合,所述欧姆接触层分为两个独立的欧姆接触区,且所述两个独立的欧姆接触区分别与所述源极、漏极相贴合。
一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a、在制作半导体有源层的过程中,分别制作沟道层和欧姆接触层以形成所述半导体有源层;所述沟道层比所述欧姆接触层的含氧量高;
所述沟道层与所述栅绝缘层相贴合,所述欧姆接触层分为两个独立的欧姆接触区,且所述两个独立的欧姆接触区分别与所述源极、漏极相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使用该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制作沟道层和欧姆接触层以形成双层结构的半导体有源层,并且沟道层比欧姆接触层的含氧量高;由于含氧量越高则阻值就越大,而欧姆接触层相较于沟道层的含氧量低,故欧姆接触层的电阻小于沟道层的电阻,又由于欧姆接触层和源漏极相贴合,使得源漏极的寄生电阻减小,从而提升了电流的驱动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图12示意了图1所示的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主要制作工艺步骤,其中图4所示工艺步骤可以由图7~图9代替:
图2在基板上为形成栅极的工艺步骤;
图3为在图2所示的基板上形成栅绝缘层的工艺步骤;
图4为在图3所示的基板上形成双层结构的非晶氧化物薄膜的工艺步骤;
图5为刻蚀图4所示的非晶氧化物薄膜,形成沟道层的工艺步骤;
图6为在图5所示的基板上,形成欧姆接触层的工艺步骤;
图7为在图3所示的基板上,涂覆光刻胶的工艺步骤;
图8为在图7所示的基板上,图形化光刻胶的工艺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60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