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6772.X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金红卫;蒋栋;高建荣;贾建洪;贾义霞;盛卫坚;韩亮;李郁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39/04 | 分类号: | C07D33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磺酚 及其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及其衍生物,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及性质,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合成,并且具有生物及生理活性,如作为一类很好的配体C=S可以与Hg络合等。
本发明之前化学合成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衍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反应式(1):以邻氯苄氯为原料,加入两当量甲醇钠和三当量的硫粉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
反应式(1)
如反应式(2):Gioacchino Mazzone等人1983年报道的以邻氯苯甲醛、硫粉、肼的摩尔比为1∶2∶3在高压釜中加热到150℃反应12个小时得到相应的产物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
反应式(2)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原料易得,但缺点是反应条件苛刻,需要在高压釜中加热到150℃反应,而且所需试剂水合肼具有剧毒。
如反应式(3):Tomasz Drewnowski等人在2000年报道的以1为原料在高压釜中加热到1000℃在1.5×10-3托压力下得到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产率为65%。
反应式(3)
该法虽然副反应较少,但反应条件特别苛刻,要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反应,并且原料不易得。
如反应式(4):Tomasz Drewnowski等人在2006年报道的以2为原料在高压釜中加热到1000℃在1.5×10-3托压力下得到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产率为42%。
反应式(4)
与反应(3)相同该反应条件特别苛刻,要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反应,并且原料不易得。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条操作简单、生产安全可靠、反应收率高、不需要催化剂、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的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如式(I)所示的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式(II)所示的苯甲醛衍生物和硫化试剂K2S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搅拌反应,制得所述的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或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衍生物;
式(I)或式(II)中,R1、R2、R3、R4各自独立选自下列之一:氢、C1-C2的烷基、C1-C2的烷氧基、卤素、羟基、硝基;X为卤素或硝基。
进一步,R1、R2、R3、R4各自独立选自下列之一:甲氧基、甲基、羟基、氯、氢或硝基。进一步,X为Cl、Br或N02。
本发明所述的非质子极性溶剂选自下列之一: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甲苯、四氢呋喃;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
本发明所述的反应优选在80~1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更优选在100~120℃进行反应;最优选在120℃进行反应。
本发明可通过常规方法监测反应终点,如采用薄层色谱TLC进行监测,一般反应时间在5~10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的苯甲醛衍生物与K2S的投料摩尔比是1∶2.0~6.0;优选投料摩尔比为1∶4~6;最优选投料摩尔比为1∶4。
本发明中,所述非质子极性溶剂的用量推荐为:基于每1mmol苯甲醛衍生物,非质子极性溶剂的用量为4~6ml。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苯甲醛衍生物与K2S两者的摩尔比为1∶2.0~6.0投料,用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溶解,混合均匀,加热至80~ 120℃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混合物降至室温,经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的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或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衍生物;所述的非质子极性溶剂选自下列之一: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甲苯、四氢呋喃;基于每1mmol苯甲醛衍生物,非质子极性溶剂的用量为4~6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6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