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延和修边二合一的汽车冲压模具及其冲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0307.3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刑忠宪;李辉;郝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嘉瑞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B21D24/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4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延 二合一 汽车 冲压 模具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延和修边二合一的汽车冲压模具及其冲压工艺,主要用于冲压汽车盒子件等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冲压件,一般均采用先拉延、修边再整形的单套模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从设计、加工、模具调试到冲压生产都存在很多弊端,冲压工艺复杂、模具材料浪费严重、加工累计误差大、钳工调试工作量繁重、特别是冲压生产中需要多次换模,增加了冲次费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冲压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延和修边二合一的汽车冲压模具及其冲压工艺,其可实现一套模具完成二套模具的功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拉延和修边二合一的汽车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拉延凸模、拉延凹模和拉延压边圈,所述拉延凸模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下模座上设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套在拉延凸模上,并由拉延凸模作为导向,所述下安装板上设第一、二拉延压边圈及下弹簧,所述第一拉延压边圈固定在下安装板上,其外套有第二拉延压边圈;所述上模座上固设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第一、二拉延凹模及上弹簧,其中第二拉延凹模固定在上安装板上,第一拉延凹模以第二拉延凹模作为导向。
所述第一拉延压边圈在修边时用作修边凸模,所述第二拉延压边圈在修边时用作修边卸料板,所述第一拉延凹模在修边时用作修边压料板,所述第二拉延凹模在修边时用作修边凹模。
所述下弹簧和上弹簧均为氮气弹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拉延和修边二合一的汽车冲压模具的冲压工艺,该工艺的整个冲压过程分解为如下两部分:
①拉延过程,第二拉延压边圈在下弹簧的作用下,顶起一个修边行程,使第二拉延压边圈与第一拉延压边圈及拉延凸模型面吻合,第一拉延凹模在上弹簧的作用下,顶起一个修边行程,使第一拉延凹模与第二拉延凹模型面吻合,然后在机床气垫的作用下,机床顶杆顶在下安装板上,使两个拉延压边圈达到拉延行程,两个拉延凹模压住板料,机床上台面下行,完成拉延过程;
②修边过程,模具完成拉延后,第二拉延凹模作为修边凹模,第二拉延压边圈作为修边卸料板,修边凹模压住修边卸料板,在机床上台面的作用下继续下行一个修边行程,完成修边过程;修边完成后,机床上台面上行,机床顶杆下落至机床下台面中,在上、下氮气弹簧的作用下,完成板件的卸料,此时拉延、修边的工艺内容全部结束;所述修边的过程中,上、下氮气弹簧被压缩,修边结束墩死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一套模具完成二套模具的功能,节省了模具制造厂商的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在冲压生产中遇到的模具换装慢、生产效率低、冲压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安全事故多等问题,整个冲压过程能更加快捷、安全、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冲压件的生产,从而提高了冲压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拉延模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修边模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汽车油箱口盖为例,其产品深度约为100mm,其余类似汽车配件的拉延和修边二合一模具结构,可参照此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拉延凸模3、拉延凹模和拉延压边圈,拉延凸模3固定在下模座1上。下模座1上设下安装板10,下安装板10套在拉延凸模3上,并由拉延凸模3作为导向。下安装板10上设第一、二拉延压边圈4、5及下弹簧8。第一拉延压边圈4固定在下安装板10上,其外套有第二拉延压边圈5;所述上模座2上固设上安装板11,所述上安装板11上设第一、二拉延凹模6、7及上弹簧9,其中第二拉延凹模7固定在上安装板11上,第一拉延凹模6以第二拉延凹模7作为导向。在修边过程中,第一拉延压边圈4也用作修边凸模,所述第二拉延压边圈5也用作修边卸料板,所述第一拉延凹模6也用作修边压料板,所述第二拉延凹模7也用作修边凹模。下弹簧8和上弹簧9均采用氮气弹簧。
本发明拉延和修边二合一的汽车冲压模具的冲压工艺,其整个冲压过程可以分解成两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嘉瑞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嘉瑞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有害的太阳能电池极化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用引线框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