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1930.0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臣;王坚;李云花;刘中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达青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2 | 分类号: | B61D17/22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宁燕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车组 车辆 连接 部降噪 保护装置 | ||
1.一种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设置于高速动车组列车风挡外围沿风挡周向位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装置安装座和一对具有挠性的弹性吸收体,其中弹性吸收体对接且以其接触面呈对称分布,其断面外轮廓向车辆外侧方向凸起;一对装置安装座直接或间接地分别固定在前后两节车辆的端部,弹性吸收体固定在装置安装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收体包括由橡胶制成的外侧弹性板和内侧弹性板、金属L型接触框、连接框;其中外侧弹性板与内侧弹性板均呈弯曲状,外侧弹性板的一端与连接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L型接触框固定连接,外侧弹性板与连接框连接一端的厚度大于与另一端的厚度;内侧弹性板的一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连接框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L型接触框固定连接;L型接触框相互接触的外表面包覆低摩擦系数的软质合成树脂层或橡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最内侧距列车风挡最外侧的距离为70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于高速动车组列车风挡外围沿风挡全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于高速动车组列车风挡外围沿列车风挡非全周位置,在该装置沿风挡周向未闭合的两端、外层弹性板与内侧弹性板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设置有填充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外侧还包覆具有隔声性能的软质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沿该装置周向分布为150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外侧弹性板和内侧弹性板中还包括金属丝层,金属丝之间为平行或交叉方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外侧弹性板和内侧弹性板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的周向还设置有若干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依次与回转轴、弹簧支撑座及金属支撑板相连,金属支撑板与连接框和L型接触框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安装座通过列车风挡固定在前后两节车辆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动车组车辆连接部降噪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外侧弹性板与内侧弹性板的刚度范围为:使车辆连接前后弹性吸收体的伸长距离与车辆连接后弹性吸收体的长度之比为1/5至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达青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宏达青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9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电磁刹车方式的火车
- 下一篇:一种铁路漏斗车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