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1985.1 | 申请日: | 200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姚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H01L29/786;H01L21/7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05年12月26日、申请号为200510023091.1、发明名称为“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且特别有关于一种可避免栅极-漏极电容偏差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面显示器发展迅速,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显像管显示器,尤其是液晶显示器,应用范围由手机涵盖至大尺寸屏幕。在液晶显示器当中,使用薄膜晶体管的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占了绝大比例,原因是由于其显示效果较被动矩阵液晶显示器更好。因此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是当前液晶显示器的研发重点。
图1是显示一典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TFT-LCD)当中一画素单元的平面图。此TFT-LCD装置的画素单元10包括一栅极线1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一绝缘基板上,并且该栅极线11具有一突出区域作为一栅极12。一主动层13形成于所述栅极12上,举例而言,是由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构成。一源极线14以垂直方向延伸并跨越所述栅极线11,并具有一突出区域以作为一源极15。一漏极线16耦接一画素电极18并沿所述栅极线11的延伸方向横跨栅极12,并具有一漏极17。画素电极18通常是由一透明且具有良好传导力的导电材料构成,譬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
微影(photolithography)制作工艺中,机台变异以致于光罩在TFT的形成过程发生偏移时,源极15/漏极17与栅极12之间的重叠区域会发生变化。图2是显示曝光发生偏差,而使TFT-LCD装置10的画素单元内源极15/漏极17向右偏移的平面图。相较图1而言,图2内源极15与栅极12间的重叠区域增大,而漏极17与栅极12间的重叠区域缩小。因此,栅极-源极电容(以下简称为CGS)增加,而栅极-漏极电容(CGD)减少。反之,当曝光过程发生偏差而使源极15及漏极17向左偏移(未显示)时,CGS减少,而CGD增加。
图3是一TFT-LCD当中一画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用以说明CGD对于亮度的影响。图中G表示栅极,S表示源极,D代表漏极,CLC是液晶电容,CS是储存电容,并且这两个电容都是并连于一画素电极P及一共享电极C之间。当TFT-LCD打开时,栅极电压等于一相对高电压VGH,而TFT-LCD内总电荷Q1与画素电极电压VP1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Q1=CGD(VP1-VGH)+(CLC+CS)(VP1-VCOM) ...(1)
其中VCOM是共享电极的电压。
反之,当TFT-LCD关闭时,栅极电压等于一相对低电压VGL,而TFT-LCD内总电荷Q2与画素电极电压VP2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Q2=CGD(VP2-VGL)+(CLC+CS)(VP2-VCOM) ...(2)
由于总电荷守恒,即Q1=Q2,因此由(1)(2)可知:
ΔVP=VP1-VP2=(VGH-VGL)(CGD/(CCL+CCS+CGD))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