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及其夹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3165.6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辜松;初麒;刘凯;杨艳丽;姜凯;李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子 秧苗 夹持 机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夹和动力机构,夹持夹包括两个相同且对称相接的夹体,两个夹体在相接的侧面均分别设有夹槽,且两个夹体的夹槽对接构成夹持口,夹持口外接被夹持的双子叶秧苗的茎秆;每个夹体的上表面均分别设有吸叶孔,在夹体的侧表面设有负压孔,吸叶孔与负压孔垂直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负压孔外侧连接有真空发生器管接头,并通过真空发生器管接头外接真空发生器;各夹体分别与动力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叶孔为贯穿夹体上下两表面的倒圆锥形通孔,其下端配合连接有孔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叶孔的上方还设有支撑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呈向吸叶孔内部延伸的倒圆锥状,且支撑网的最上端与夹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的夹槽内壁上设有吹气孔,且夹体的底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吹气道,吹气道通过管道外接空气压缩机;所述吹气道、吹气孔、夹持口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体在夹持口前端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设有与夹持口连通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体的夹槽对接构成的夹持口呈圆孔形,且所述夹持口的上端设有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气动手指,所述夹体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气动手指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呈长方体状,夹体在面向气动手指的一侧设有一向外延伸的凸体,凸体上设有螺栓孔,所述凸体上的螺栓孔通过螺栓结构与气动手指配合连接。
10.权利要求9所述双子叶秧苗夹持机构的夹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气动手指,气动手指带动夹持夹的夹持口张开;将被夹持秧苗的茎秆贴靠在其中一个夹体的夹槽内壁上;气动手指带动夹持夹的夹持口合闭,进而将被夹持秧苗的茎秆夹在夹持口内;启动外部的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将吸叶孔、负压孔内的空气抽出,以使吸叶孔、负压孔内产生负压;吸叶孔产生的负压力将被夹持秧苗的两个子叶分别按压在各支撑网上,以使各子叶分别被紧密吸附在各夹体的上表面,完成被夹持秧苗的双子叶展平;对被夹持秧苗进行嫁接,待被夹持秧苗嫁接完成后,外部的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吸叶孔、负压孔内的压力恢复正常,同时夹体的上表面解除对各子叶的压力;当秧苗的茎秆被外部的下苗装置夹紧或通过人手拿稳后,气动手指带动夹持夹打开,使秧苗脱离夹体,同时,外部的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向吹气孔开始吹气,推动秧苗的茎秆脱离夹持口,辅助下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31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