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3658.X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智彦;水藤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邹伟艳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缩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既由发动机也由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依据车辆的行驶条件改变发动机驱动与电机驱动的比率。在这种混合动力车辆中,如果操作空调的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由车辆的发动机驱动,那么压缩机不能够不间断地从发动机中获取必需的驱动力。因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中,使用由来自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池的电力进行驱动的压缩机。这种电动压缩机安装在车辆的本体或发动机上。
当发动机停止时,例如在空闲停止期间,压缩机仅由电动马达驱动。当在停止时用发动机驱动电动压缩机时,由于电动压缩机的操作会产生噪音。噪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电动压缩机经由其安装部传递的振动导致的本体或发动机的振动而引起的共振,而不是从电动压缩机辐射出的声音。已经提出了用于电动压缩机的多种安装部以减小从压缩机到车辆的本体或发动机的振动传递。
日本未审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64-44814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螺丝将压缩机安装到发动机缸体或者安装到发动机的安装托架上的结构,所述螺丝插入穿过与压缩机一体地形成的对应安装部的孔并且拧入发动机缸体的安装托架中的螺纹孔内。每个螺丝都设置两个安装部并且每个安装部都具有压配到孔中的橡胶衬套。每个橡胶衬套都具有外圆筒形壳、内圆筒形壳和附着于外圆筒形壳与内圆筒形壳之间的橡胶隔振器。另外,具有与内圆筒形壳相同内径的垫片插置在两个橡胶衬套之间。每个螺丝都以第一橡胶衬套、垫片和第二橡胶衬套的顺序插入穿过第一橡胶衬套、垫片和第二橡胶衬套,并且拧入在发动机缸体的安装托架中的螺纹孔内。通过将螺丝如此地拧入螺纹孔中,垫片防止了与螺丝头相邻的第一橡胶衬套产生变形。
在以上参照的公开中的结构使用了大量的部件用于将压缩机安装在发动机缸体的安装托架上,因此需要额外的组装过程用于将压缩机安装到发动机缸体的安装托架上,因而增加了压缩机的生产成本。另外,如果在将螺丝插入穿过垫片时螺丝与垫片的一端接触,则螺丝可能不能顺利地插入穿过垫片。因此,难以顺利地将螺钉插入穿过垫片,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指向一种电动压缩机,该电动压缩机在减少噪音产生的同时降低了将压缩机安装到发动机上的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电动压缩机安装到车辆的安装部。该电动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安装部、阻尼器和紧固件。压缩机本体是电驱动的以吸入流体用于压缩并且排出经压缩的流体。压缩机的安装部形成在压缩机本体上并且具有安装孔。阻尼器由树脂制成并且在其中容纳压缩机的安装部。阻尼器插置在压缩机本体与车辆的安装部之间并且具有贯穿孔。紧固件插入穿过阻尼器的贯穿孔和压缩机的安装孔用于将阻尼器紧固到车辆的安装部。
从以下结合附图并作为示例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连同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电动压缩机及其相关部件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的电动压缩机的第一安装部和阻尼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及其相关部件的局部截面侧视图;以及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及其相关部件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图1至3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1进行描述。
参照以示意图示出了电动压缩机101的图1,该电动压缩机101安装到安置于车辆中的内燃发动机81上。电动压缩机101包括压缩机本体1,该压缩机本体1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壳2和由外壳2覆盖的流体压缩机构3。外壳2由诸如铝合金之类的金属制成。流体压缩机构3是电驱动的,并且吸入诸如制冷剂之类的流体用于压缩并排出经压缩的流体。为了便于说明,在每张图中从底部到顶部的方向称为向上方向A,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称为向下方向B,从左到右的方向称为向右方向C,而从右到左的方向称为向左方向D。另外,每张图的垂直于方向A、B、C和D的、从近侧到远侧的方向称为向后方向F,而与向后方向F相反的方向称为向前方向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36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