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内生真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7974.4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婷;明乾良;秦路平;张巧艳;黄宝康;张宏;郑承剑;黄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33/2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真菌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丹参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它的命名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47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它的显微形态为:培养的菌丝体无色、分枝繁复,由具有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分枝角度为近似90°;分生孢子梗的可育延伸物没有或者很少产生,没有不育的菌毛;虽然成对着生的分枝比较常见,但是分生孢子梗的典型分枝方式为单侧分枝;分生孢子绿色,亚球形至卵圆形,没有明显的脱落痕迹,光滑,成簇着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它的固体培养为PDA培养基上26℃培养,生长迅速,菌落在3天内覆盖直径80mm的平板,呈辐射状,表面疏松、平坦,菌丝无色;在培养的第5天明显可见有孢子产生,最初为淡绿色,以后逐渐增多,呈现深绿色,产孢丛束排列成同心的轮纹;有椰子气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它的液体培养为
(1)培养基PDA,摇瓶培养10天,培养温度26±1℃;
(2)发酵培养特征:
培养第1-2天有少许1-2mm白色菌丝球出现,培养液澄清;培养第3-4天,菌丝球直径增大至3-4mm,培养液开始变浑浊;培养第5-8天,菌球数量增多,培养液浑浊;培养第9-10天,白色菌球体直径为4-5mm,培养液又变澄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它的ITS和5.8S rDNA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为:
CCGAGTTTACAACTCCCAAACCCAATGTGAACCATACCAAACTGTTGCCTCGGCG
GGGTCACGCCCCGGGTGCGTCGCAGCCCCGGAACCAGGCGCCCGCCGGAGGGACCA
ACCAAACTCTTTTCTGTAGTCCCCTCGCGGACGTTATTTCTTACAGCTCTGAGCAAAA
ATTCAAAATGAATCAAAACTTTCAACAACGGATCTCTTGGTTCTGGCATCGATGAAGA
ACGCAGCGAAATGCGATAAGTAATGTGAATTGCAGAATTCAGTGAATCATCGAATCTT
TGAACGCACATTGCGCCCGCCAGTATTCTGGCGGGCATGCCTGTCCGAGCGTCATTTC
AACCCTCGAACCCCTCCGGGGGGTCGGCGTTGGGGACCTCGGGAGCCCCTAAGACG
GGATCCCGGCCCCGAAATACAGTGGCGGTCTCGCCGCAGCCTCTCCTGCGCAGTAGT
TTGCACAACTCGCACCGGGAGCGCGGCGCGTCCACGTCCGTAAAACACCCAACTTCT
GAAATG。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在制备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I和丹参酮II A中的应用。
7.根据根据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丹参内生真菌制备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I和丹参酮II A包括下列步骤:
(1)取丹参内生真菌菌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丝,接入已灭菌的固体PDA培养基试管,于26±1℃活化培养72小时;
(2)取活化培养后的菌种,在无菌条件下,转接入已灭菌的液体培PDA种子培养基中,26±1℃下180rpm摇床培养72小时,得种子;
(3)配制好的PDA液体培养基,分装入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约100ml,灭菌处理,冷却备用;无菌条件下,按照10%的接种量接种入种子,26±1℃下180rpm摇床培养10天;
(4)发酵完毕,收集培养物过滤后,将菌丝体悬于5倍体积的甲醇中匀浆5min,超声处理45min;而后过滤减压蒸干,甲醇复溶残留物既得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I和丹参酮II 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79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