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电复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0370.5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郑灼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个电压源的集成电路提供上电复位功能的电路。
背景技术
现今,对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来说,一般都包括一个上电电路系统。电子器件上电过程是提供一个VDD电压,器件电压从0V升到阈值电压(3.3V),在这个期间,由于电子器件可能延续之前逻辑状态,因此它的当前逻辑状态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内在逻辑状态可能导致集成电路不可预知的行为,影响器件的正常功能。一个上电复位电路(POR)可以提供复位信号来复位器件的内部锁定或翻转,以便在上电期间更好的定义逻辑状态,从而保证了器件正常工作。
一个传统的POR电路(如图1)包含一个施密特触发电路110,这个POR电路由P12、P13、N12、N13四个晶体管,一个稳定的电容CO,一个PMOS晶体管电流源P11,一个由R1和R2组成的分压电阻,和一个NMOS晶体管N1组成,在PORB节点输出一个信号用来复位一个电子器件的内部逻辑。晶体管P11可以提供从VDD到分压电阻的源电流,晶体管N1可以在S2节点产生一个触发信号给施密特电路110,这个施密特电路110可以过滤电压波动,同时钳住上电时PORB节点的输出电压值,PORB节点的初始值为低电平。
在上电过程中,VDD从低电平上升到预设电压3.3V,晶体管P11和P12的栅极开始都为0V,因此P11和P12导通,电流流过P11在S1节点产生一个电压,该点电压值通过公式VIN *R2/(R1+R2)计算得到,其中VIN是P11的漏极电压。电流通过P12在S2节点产生一个电压,该点电压跟随VDD的升高。当S1为VDD的电阻分压值时,S2节点电压高于S1节点电压。当S2节点电压达到晶体管N13的阈值电压时,N13导通。此时PORB节点电压钳位在0V。当VDD继续上升,晶体管N1栅极电压达到它的阈值电压,N1导通,同时拉低S2节点电压。此时,P12导通,P12和N1在S2节点处形成一个阻抗分压。如果把N1尺寸设计得比P12大很多,可以轻易将S2节点拉低到0V。此时N13关断,P13导通,导致PORB节点从逻辑低变到逻辑高。PORB为逻辑高时,则P12关断,N12导通,P11关断。因此阻止了直流电流流过阻抗分压,同时使功耗最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由多个电压源供电,这些电压源提供相等或不相等的电压值,集成电路的逻辑部分可能是需要1.8V电压,而IO部分可能需要3.3V电压,模拟模块可能需要3.3V或其他值的电压。对于这种多个电压源的集成电路,传统的POR电路无法实现其上电复位功能。另外,当这些电压源以不同次序逐一打开,传统的POR电路也不能适当的实现其上电复位功能。因此,需要一个对多电压源的集成电路提供上电复位功能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多电压源的集成电路提供上电复位功能的上电复位电路。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包括两部分电路:
第一部分电路包括:
第一NMOS晶体管,它的栅极电压由低电压源VDD_L控制;
电阻,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电源VSS,其中VDD_L≥VSS;
一个或多个串联二极管,连接高电压源VDD_H和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其中VDD_H≥VDD_L;
第二部分电路包括:
第一PMOS晶体管,它的源极连接到低电压源VDD_L上;
第二PMOS晶体管,它的源极连接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
第二NMOS晶体管,它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电源VSS,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共同连接到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
反相器,它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或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同时反相器形成一个输出信号RSTB,用来响应高电压源VDD_H和低电压源VDD_L的开启和关闭。
在第一部分电路中,需要一个或多个相串联的连接于高电压源VDD_H和第一NMOS晶体管漏极之间的二极管,这里的一个或多个二极管也可以用以二极管形式连接的PMOS晶体管代替。
在第二部分电路中,可以更进一步包括第三PMOS晶体管,它的栅极连接到反相器的输入端,源极连接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漏极连接到电源VS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未经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0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