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化DL-乳酸制备丙酮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2393.X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谷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40 | 分类号: | C12P7/40;C12R1/39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宋玉霞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化 dl 乳酸 制备 丙酮酸 方法 | ||
1.一种利用来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TCC948)中的乳酸氧化酶(LOD)及过氧化氢酶(CAT)转化DL-乳酸制备丙酮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生物菌株(ATCC948)—荧光假单胞菌粗酶液中的乳酸氧化酶(LOD)及过氧化氢酶(CAT)转化DL-乳酸制备丙酮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化DL-乳酸制备丙酮酸的方法,其详细操作步骤为:
(1)菌种选择:选用微生物菌株(ATCC948)—荧光假单胞菌(Psendomonas fluorescens),采用以乳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该菌株具有高乳酸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
(2)斜面培养:将荧光假单胞菌菌株接种于含有1.5-2.0%的琼脂糖并加有1.0-2.0%DL-乳酸钠的固体斜面基本培养基上,25-35℃培养20-30小时;
(3)一级种子培养:将步骤(2)培养的菌株,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接1~2环于50~100mL含有1.0-2.0%DL-乳酸钠的液体基本培养基(LLM)中,25-35℃ 条件下,在摇床上振荡培养20-30小时,制得一级种子;
(4)扩大培养:以3-5%(体积比)接种量,接一级种子于500 mL含有1.0-2.0%DL-乳酸钠的LLM中,25-35℃条件下,在摇床上振荡培养20-30小时,制得二级种子;
(5)发酵罐培养:以3-5%(体积比)接种量,接二级种子于2L含有0.1-0.5% 葡萄糖、1.0-2.0%DL-乳酸钠的LLM中,25-35℃条件下,培养6-8小时补料,补料液为15-25%的乳酸钠溶液,补料速度为0.2-0.3 mL/min,培养10-15小时终止发酵培养,这时乳酸氧化酶酶活达到最高,期间以毛细管电泳法(CE)方法检测丙酮酸生成量;
(6)收集菌体:取步骤(4)的发酵液6000-8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收集菌体沉淀,并用pH7.4、33mM的磷酸钾缓冲液洗涤2~3次;再将菌体溶于pH7.4、33mM的磷酸钾缓冲液中,使菌体的浓度达到每升100~200克湿细胞;
(7)超声波裂解细胞:超声波破碎菌体细胞5-10分钟(脉冲5秒,脉冲间隔5秒),然后离心30-60 分钟(30,000-35,000转/分),取上清液即得荧光假单胞菌粗酶液,在4℃储存,备用;
(8)转化实验:将步骤(7)中的荧光假单胞菌粗酶液与DL-乳酸钠混合,使混合物中DL-乳酸钠的终浓度达到5.54-1,080mM,加入终浓度为0-1.0 mM的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粗酶液蛋白浓度达到70-300 mg/L,37-42℃,pH7.2条件下,150-200转/分钟振荡5-160小时;每间隔10分钟-15小时取样检测底物消耗量和产物生成量;
(9)样品盐析去除酶蛋白:取样样品中加入饱和度为50-60%的硫酸铵沉淀酶蛋白,6000-8000转/分离心10分钟,得到上清液即为样品;
(10)样品检测:待步骤(9)分离完之后,取1~5μL样品进样,利用毛细管电泳法(CE)测定底物乳酸和产物丙酮酸的含量,计算出转化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化DL -乳酸制备丙酮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基本培养基(LLM)组成为按重量计的下述组分:磷酸氢二钾 0.05%,氯化钠 0.05%,硫酸镁 0.05%,硫酸亚铁 0.001%,酵母膏0.1%,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23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线振动的超声锯切机床
- 下一篇:一种防止丸子表面风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