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乳酸纤维混纺面料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3372.X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奈琦尔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2G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纤维 混纺 料及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纤维混纺面料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纤维俗称玉米纤维,可生物降解,吸湿排汗透气性好,抗皱回弹性好,抗拉伸强度高,具有真丝光泽,手感柔软、滑爽,穿着舒适。难燃、以着色,还具有抑菌、防臭功能。从原料、生产、使用到废弃是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无毒害的生态纤维,聚乳酸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但是聚乳酸纤维的熔点较低,玻璃化温度低,对热敏感,受力易被拉伸,织造工艺要求苛刻。
竹纤维以竹子为原料经催化水解、纺纱等工艺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强度大,韧性和耐磨性较强,吸湿排汗、透气性能优于棉纤维,抑菌防臭,富有光泽且手感柔软,且染色性能优良,是新一代饿“绿色纤维”。但是竹纤维强力低,纤维间抱合力差,织物缩率大,保型性差。
纽代尔是以可再生的优质棉或木浆为原料生产的一种高强力纤维,纤维在保持了粘胶纤维优良特性基础上,由于其适宜的强力、湿模量,优越的断裂伸长率和独特的高卷曲性,使产品具有更好的纺织可加工性。纽代尔质地柔软滑爽,丝质感强,具有良好的手感和悬垂感,织物保型性好,易打理,耐洗涤,抗褶皱;吸湿透气性能优于棉,穿着舒适。
在保持聚乳酸纤维、竹纤维和纽代尔各自优点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易于织造的聚乳酸纤维混纺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是广受关注的事情。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保持聚乳酸纤维、竹纤维、纽代尔各自生态优点与优良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保型性好,弹性好,易于织造的聚乳酸纤维混纺面料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乳酸纤维混纺面料及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重量百分组成的聚乳酸纤维、竹纤维和纽代尔混纺织造而成:
聚乳酸纤维 35-65
竹纤维 60-30
纽代尔 5-10
聚乳酸纤维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纺纱-织布-印染-后期整理四大生产工艺步骤,其中
A、纺纱
包括如下工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①、清花工序
聚乳酸纤维、竹纤维、纽代尔分别清花成卷
a、聚乳酸纤维:清花采用“勤抓少抓、多松轻打”的方式,加大棉卷压力,做好预处理,清花工艺条件:
棉卷重量g/m 420
定长m 35.58
打手r/min 380
b、竹纤维:采用打击速度小,打手幅距放大,减少打击次数,抓毛机勤抓、少抓,加强开松卷,梳卷轻定量,以达到充分开松,减轻梳理负荷,清花工艺条件:
c、纽代尔:针对纽代尔纤维的特点,多松少打、多梳少落为原则,为减少纤维损伤及打手返花造成过多的棉结,适当减少打手速度;
②、梳棉工序
a、聚乳酸纤维
梳棉工艺条件为:
锡林盖板隔距mm 0.2~0.25
锡林转速r/min 330
刺辊转速r/min 799
b、竹纤维
梳棉工艺条件为:
锡林转速r/min 330
刺辊转速r/min 810
生条定量g/5m 20g/5
c、纽代尔
梳棉工艺条件按为:
锡林转速r/min 330
刺辊转速r/min 800
生条定量g/5m 19g/5
③、并条工序
采用并条混合方法,控制混合比,罗拉隔距适当放大,加大压力,适当提高欠伸倍数;
④、粗纱工序
后区牵伸倍数为1.18,总牵伸倍数为9.142;
⑤、细纱工序
后牵伸倍数1.25,总牵伸倍数52.027;
⑥、络筒工序
打蜡,要求成型好,无断头,无落网;
B、织布
包括:整经-浆纱-穿筘-织造-修织-打包工序,其中
工艺条件如下:
浆纱速度m/min 70
浆纱 生物淀粉浆、聚酯淀粉浆
另外,织造采用喷气织机织造。
C、印染、后整理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奈琦尔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奈琦尔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3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挡变速器及其行星齿轮系
- 下一篇:小型双动力输出式四档变速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