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化学法制备CuInS2薄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4169.4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祖亮;黄灿领;胡彬彬;张兴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7/22 | 分类号: | C03C17/22;C03C17/3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7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法制 cuins sub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化学法制备铜铟硫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未来发展的焦点。光伏发电一直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人类能源的首选。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相对于晶体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成本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将会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CuInS2材料的禁带宽度为1.55eV,与理想太阳能光谱相接近,并且其自身不添加别的元素就可以调节自身禁带宽度,同时对温度变化不敏感,这会简化薄膜的制备技术难度。由于CuInS2薄膜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其将成为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热点。
CuInS2薄膜制备方法很多,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共蒸发法、电沉积法和溅射法。其中,共蒸发方法技术简单,能够生成质量较好的膜,电池效率较高;但是蒸发法无法实现大面积成膜,重复性低,原材料的利用率低,相对于贵重金属来讲浪费大,不利于降低成本。电沉积方法可以实现元素的精确控制,但对基底要求较高,不能在柔性衬底上来实现膜的生成。溅射法能够制备出均匀、致密、与基底结合牢固的膜,其缺点是真空度高、技术复杂,原材料利用率也不高,不利于大面积薄膜制备,同时对于不规则和柔性衬底成膜困难。这些缺点的存在,使得它们在大规模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化学法制备CuInS2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溶液中铟离子、铜离子和硫离子的自然化学沉积来制膜,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制得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化学法制备CuInS2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为:在含有铟、硫离子的溶液a中利用湿化学法在基底上沉积成膜;然后将膜放在含有铜、硫离子的溶液b中沉积得到预制复合薄膜;再将预制复合薄膜放在有固态硫源的真空、氮气或氩气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最终生成铜铟硫薄膜,其中沉积过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
一般的,在溶液a中的沉积时间为72-144h,在溶液b中的沉积时间为1-5h。
其中,铟、铜离子分别选自相应的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物,硫离子选自硫化钠或硫代乙酰胺。
所述退火处理的温度为350—500℃,退火时间为20—90min。
具体的,预制复合薄膜放在有固态硫源的真空、氮气或氩气气氛下以10 ℃/min的速率升温至400—500 ℃。
所述基底材料优选为ITO导电玻璃、FTO导电玻璃、金属Mo、镀Mo的钠钙玻璃、不锈钢或普通载玻片等。
沉积反应在聚四氟乙烯槽内进行,反应过程中将槽置于干燥容器中。
具体的,一种湿化学法制备CuInS2薄膜的方法:在含有铟、硫离子的溶液a中利用湿化学法在基底上沉积72-144h成膜;然后将膜放在含有铜、硫离子的溶液b中沉积1-5h得到预制复合薄膜;再将预制复合薄膜放在有固态硫源的真空、氮气或氩气气氛下以10 ℃/min的速率升温至350—500 ℃退火处理20—60min,最终生成铜铟硫薄膜,其中沉积过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铟、铜离子分别选自相应的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物,硫离子选自硫化钠或硫代乙酰胺。
本发明湿化学沉积法主要利用以下的反应原理:
In3++S2-= In2S3 (1-1)
Cu2++S2-=CuXS (1-2)
CuXS+ In2S3+S= CuInS2 (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41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水溶性闪锌矿结构的CuInS<sub>2</sub>和CuInS<sub>2</sub>/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水溶性闪锌矿结构CuInS<sub>2</sub>或/和CuInS<sub>2</sub>/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CuInS<sub>2</sub>纳米晶及CuInS<sub>2</sub>/ZnS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 一种基于TiO<sub>2</sub>-CuInS<sub>2</sub>核壳纳米棒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高效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材料一维铜铟硫-硫化锌异质结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 一种CuInS<sub>2</sub>/ZnS和CuInS<sub>2</sub>/CdS/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CuInS<sub>2</sub>单晶体的制备方法和CuInS<sub>2</sub>单晶体制备装置
- 一种还原石墨烯-CuInS<sub>2</sub>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一种含纤锌矿孪晶结构的铜铟硫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在CuFeO<sub>2</sub>/CuInS<sub>2</sub>复合半导体薄膜电极上将CO<sub>2</sub>还原为甲醇的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