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肠镜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4550.0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怀成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型电子医疗器械,涉及一种对胃肠道进行常规医疗检查的智能肠镜。
技术背景
目前用于人体胃肠道检查的肠镜均是手工人力操作,存在诸多弊端,不但使受检人产生通胀难忍、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而且存在休克、肠穿孔等风险,其根本原因是现行肠镜太为笨拙落后,僵硬强直的肠镜通过手工人力推进弯曲、无序的胃肠道,肠镜在何时、何处、向哪个方向拐弯完全凭借医生对人体胃肠道解剖部位的了解、凭手感经验、凭受检人反馈的通胀信息作出判断的,这是一个试探性的进入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落后的肠镜及不科学、不合理的操作必然给患者带来痛苦和风险,同时影响了检查质量;一项申请号为200910260949.4、申请公布号为CN 101711665A的发明专利“仿生智能肠镜”,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现行肠镜存在的弊端,但因该肠镜在进入、退出胃肠道的方法上尚有欠缺,影响了进、出胃肠道的工作效率;而另一项申请号为101110008558.0、申请日为2011.01.17的发明专利“肠镜”尽管克服了前一项专利存在的缺陷,使肠镜进出胃肠道的可靠性得到很大提升,但因该肠镜的本体是不可弯曲的,故在大肠折弯处运行尚显不利,而本发明“智能肠镜”则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从而大大幅提升了肠镜在胃肠道中运行的工作效率及可靠性,提高了肠镜检查质量,也提高了受检人的舒适度,同时也为未来肠镜功能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镜,一种较申请号为200910260949.4、申请公布号为CN 101711665 A的发明专利“仿生智能肠镜”,以及申请号为101110008558.0、申请日为2011.01.17的发明专利“肠镜”更为灵活、更具人性化、更为科学合理的肠镜,一种以肠镜本体的屈服性弯曲适应大肠的弯曲、在大肠的弯道中实现可靠运行的“智能肠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镜,包括可弯曲伸缩的胶囊状本体、设置在本体的内窥镜装置、取检装置、蠕动体、电源、芯片,还包括计算机程序化管理装置等,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体包括前、后蠕动体,所述前、后蠕动体上设置了多个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均以基本垂直于肠壁的角度与肠壁交替吸附,所述前、后蠕动体及前、后蠕动体之间设置了可弯曲伸缩的驱动装置,所述可弯曲伸缩的本体是在可弯曲伸缩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弯曲的大肠中运行的。
所述吸附装置、驱动装置均造型于蠕动体,所述前、后蠕动体通过驱动装置连接为一体,所述前、后蠕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肠壁产生相对运动。
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蠕动体的前吸附装置、设置在后蠕动体的后吸附装置,前、后吸附装置在动力作用下与肠壁交替吸附。
所述驱动装置造型于前、后蠕动体,并将其连接为一体,所述蠕动体可在弯曲的大肠中运行是以驱动装置对肠壁产生的屈服性弯曲实现的,所述屈服性弯曲是驱动装置通过蠕动体施于肠壁的设计压力远小于肠壁施于蠕动体的张力实现的。
所述可弯曲伸缩的驱动装置采用了使轴向动力易于改变传输方向的万向联轴器、软轴、流体动力,以使驱动装置在大肠的折弯处易于产生屈服性弯曲,前后蠕动体在驱动装置的伸缩动力下便会顺畅地穿越大肠的折弯处、与肠壁产生相对运动。
所述肠镜包括采用了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装置及智能芯片,所述专用软件是根据肠镜检查的特点及作业程序特别编制的应用软件。
所述前、后吸附装置与肠壁的交替吸附与所述前、后蠕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肠壁产生的相对运动均是在进算计程序化管理下、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交叉作业进行的,使肠镜按照要求的节律在肠道中运行。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动力包括电机动力、液气压动力、电磁动力,所述电机动力可由液、气压力驱动的涡轮蜗杆动力替代,所述吸附装置的吸附动力包括电磁动力、液气压动力。
所述肠镜包括遥控式肠镜及分体式肠镜,所述遥控式肠镜包括遥控式纯电力肠镜,所述分体式肠镜包括分体式纯电力肠镜、分体式流体动力肠镜、分体式混合动力肠镜。
所述遥控式肠镜包括进入体内的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设置了所述的智能芯片,设置在体外的包括所述计算机程序化管理装置及遥控装置。
所述分体式肠镜包括体内部分、体外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所述体内部分包括所述肠镜本体中的内窥镜装置、取检装置、蠕动体、驱动装置,所述体外部分包括所述电源、计算机程序化管理装置、液气压动力装置,所述中间连接部分包括总导管、肛门导管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怀成,未经王怀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4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间距电路迹线成型法
- 下一篇:制作半导体器件间隙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