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颗粒合金金属包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6054.9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耿世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世达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422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离子电池 负极 颗粒 合金 金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颗粒合金金属包覆技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好的电池,每月在2%以下(可恢复)。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色电池。
锂离子电池由三个部分组成:正极、负极和电解质。
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FePO4→Li1-xFePO4+xLi+xe
放电时:Li1-xFePO4+xLi+xe→LiFePO4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研究最多的正极材料是LiCoO2、LiNiO2、LiMn2O4及以上三种材料的衍生物,如LiNi0.8Co0.2O2、LiNi1/3Co1/3Mn1/3O2等。
LiCoO2是唯一大规模商品化的正极材料,目前90%以上的商品化锂离子电池采用LiCoO2作为正极材料。LiCoO2的研究比较成熟,综合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容量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LiNiO2成本较低,容量较高,但制备困难,材料性能的一致性和重现性差,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LiNi0.8Co0.2O2可看成LiNiO2和LiCoO2的固溶体,兼有LiNiO2和LiCoO2的优点,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但仍存在合成条件较为苛刻(需要氧气气氛)、安全性较差等缺点,综合性能有待改进;同时由于含较多昂贵的Co,成本也较高。
尖晶石LiMn2O4成本低,安全性好,但循环性能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差,在电解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储存性能差。
新型的三元复合氧化物镍钴锰酸锂(LiNi1/3Co1/3Mn1/3O2)材料集中了LiCoO2、LiNiO2、LiMn2O4等材料的各自优点:成本与LiNi0.8Co0.2O2相当,可逆容量大,结构稳定,安全性较好,介于LiNi0.8Co0.2O2和LiMn2O4之间,循环性能好,合成容易;但由于含较多昂贵的Co,成本也较高。对中大容量、中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来说,正极材料的成本、高温性能、安全性十分重要。
上述LiCoO2、LiNiO2、LiMn2O4及其衍生物正极材料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研究开发能用于中大容量、中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的新型正极材料成为当前的热点。
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充电时:xLi+xe+6C→LixC6
放电时:LixC6→xLi+xe+6C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多采用碳材料,研究表明这类材料的储锂容量较低,实际比容量已非常接近理论比容量,如石墨的理论储锂量为372mAh/g,进一步提高其比容量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且碳材料在嵌锂时,由于其电极电位与金属锂相近,当电池过充电的时候,碳电极表面容易析出金属锂,形成枝晶,从而引起短路,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因此,必须寻找新的非碳材料作为代替品,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大部分的金属如Si、Sn、Sb、Al、In、Zn、Pb、Bi、Ag、Pt、Au、Cd、As、Ga、Ge等均可以与锂形成合金,这些元素表现出与锂不同的反应电位。合金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加工性能、容量密度均比现有的石墨电池材料要好,同时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望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最佳候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充分利用大部分金属可以与锂形成合金的特性,提供一种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颗粒进行合金金属包覆技术方案,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世达,未经耿世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6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