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6975.5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伍卫凡;闫红亮;王召祜;吴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连续 轨道 系统 精确 调整 确定 方法 | ||
1.一种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数据文件,定义跨梁类型,输入跨梁分布信息,确定推荐幅度、精调期限以及轨道板精确调整量,最终生成精调数据文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数据文件包括:向计算机输入或导入线路左线平面线位数据文件、右线平面线位数据文件、纵断面数据文件、左线布板数据文件以及右线布板数据文件;读入轨道板打磨后轨距偏差数据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跨梁类型包括:首先,通过输入不同类型跨梁的长度、宽度、跨梁首端1/2梁缝值、跨梁尾端1/2梁缝值、跨梁轨道低点高差以及跨梁沉放系数来确定该类型跨梁的几何参数;其次,通过跨梁平面点位定义文件以及横断面定义文件来描述不同类型跨梁的几何点位信息;最后,通过跨梁荷载定义文件来描述不同类型跨梁上荷载引起的跨梁理论变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跨梁类型步骤中的跨梁理论变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轨道板自重、底座板自重、桥面系荷载等引起的跨梁弹性变形,另一部分是由于对跨梁的预应力钢筋进行终张拉而引起的跨梁收缩徐变变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跨梁类型步骤中的跨梁荷载定义文件中,将三维混凝土实体跨梁简化为与跨梁纵向中心线重合的一段直线,并取若干点,分别输入与该点相对应的由轨道板自重、底座板自重、桥面系荷载引起的跨梁弹性变形值,以及距终张拉不同时间节点的跨梁收缩徐变变形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入跨梁分布信息为通过导入桥墩布置文件和跨梁布置文件,来读取跨梁沿线路设计基准线的分布情况及梁缝宽度、线间距、制梁日期等相关信息;将上述两个文件所描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进行分布计算,得到跨梁沿线路设计基准线的分布情况,并存储于跨梁布置数据库中。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推荐幅度以制梁场为单元,在每种类型的跨梁中,选取若干跨梁进行弹性变形与收缩徐变试验,在每跨梁左右线处选取若干测点进行变形测量;将实测变形值与跨梁荷载定义文件中的理论变形值的比值作为其推荐幅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精调期限将精调期限计入轨道板精确调整量计算过程;如果精确调整量数据已经过期,就不能再继续用于施工作业,而需以当前日期为基准重新进行精确调整量数据的计算。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轨道板精确调整量为采用跨梁理论变形、推荐幅度以及精调期限参与计算,确定轨道板精确调整量,使轨道结构其钢轨顶面更符合线路设计轨顶位置、轨道结构平顺性更好。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精调数据文件为每个轨道板生成两个精调数据文件:承轨槽数据文件以及棱镜配对数据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69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