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曲柳的微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8955.5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8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沈海龙;单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杨玲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繁方法。
背景技术
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是木犀科白蜡树属的落叶大乔木,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的重要经济硬阔树种。花曲柳抗逆性较强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花曲柳木材及各种制品在国际及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花曲柳用种子繁殖。目前我国尚未有花曲柳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现有的花曲柳母树均为野生状态,且数量不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用播种繁殖的方法培育花曲柳苗木。播种繁殖的方式存在多种缺点:1、实生苗生长周期长,成型慢(树木幼龄期长,需要6-8年才结实);2、采种母树不足,种子数量没有保障(成年后母树具有明显的结实间隔期,间隔期为1-3年);3、种子收集困难(花曲柳为高大乔木,树高达15米),种子质量没有保障(种子常有虫害);4、种子繁殖易产生变异,后代的遗传性状经常不能和母本保持一致,存在苗木长势不齐等问题。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优质的苗木以满足造林生产实践对花曲柳优质苗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花曲柳苗木繁殖中繁殖周期长、增殖效率低、后代遗传稳定性差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花曲柳的微繁方法。
花曲柳的微繁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取花曲柳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剥离出合子胚,切取合子胚的单片子叶接种到含0.25~0.75mg/L细胞分裂素、0.5~2.0mg/L生长素、100~700mg/L的酸性水解酪蛋白、30~100g/L蔗糖和5~7g/L琼脂的诱导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40%~70%、无光照的条件下培养2~4周,得子叶形体细胞胚;
二、将子叶形体细胞胚接种到含30~100g/L蔗糖和5~7g/L琼脂的成熟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40%~70%、光照强度为20~60μmol·m-2·s-1、每天光照16~20h的条件下培养3~5周;
三、将经过成熟培养的子叶形体细胞胚接种到含30~100g/L蔗糖和5~7g/L琼脂的萌发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40%~70%、光照强度为20~60μmol·m-2·s-1、每天光照16~20h的条件下培养1~7周,得再生植株;
四、将生根并具有3片以上叶片的再生植株用清水洗净根系附着的培养基,再移植到栽培基质中并浇透水,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60%~80%、光照强度为40~80μmol·m-2·s-1、每天光照12~18h的条件下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口培养至新叶完全展开后,去掉覆盖的塑料薄膜,得花曲柳苗木,即完成花曲柳的微繁;
其中步骤一中诱导培养基为MS1/2培养基(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浓度减半)、MS培养基、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减半)、DKW培养基或WPM培养基,pH值均为5~6;
步骤一中细胞分裂素为苄基腺嘌呤(BA)、玉米素(ZT)、激动素(KT)或噻苯隆(TDZ);
步骤一中生长素为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或吲哚丁酸(IBA);
步骤二中成熟培养基为MS1/2培养基(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浓度减半)、MS培养基、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减半)、DKW培养基或WPM培养基,pH值均为5~6;
步骤三中萌发培养基为MS1/2培养基(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浓度减半)、MS培养基、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减半)、DKW培养基或WPM培养基,pH值均为5~6;
步骤四中栽培基质按体积份数比由5份的草炭土、4份的蛭石和1份的珍珠岩组成。
本发明花曲柳的微繁(即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可诱导出同时具有幼根、幼芽的双极性结构——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可直接萌发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比分别诱导出不定芽、不定根的器官发生方式具有遗传稳定、繁殖周期短、再生频率高的特点,更有利于实现苗木的自动化生产。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法苗木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培养60~70天即可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增殖效率高(每1个外植体,即合子胚的单片子叶,可以产生15~20个体细胞胚),体细胞胚萌发率高达87%~89.55%,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75%~80%。本发明可以实现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的目标,而且本发明可大量生产与母本具有相同优良性状的再生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杨玲,未经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杨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8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