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4141.2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胜;许岩;刘海梅;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9/02 | 分类号: | C08L79/02;C08K3/22;C08G7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胺 氧化 纳米 片插层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聚苯胺位于二氧化钛纳米片构成的层间,形成插层结构复合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片由层状钛酸盐剥层获得,化学组成为Ti0.91O2,带负电荷,厚度为0.5~2.5 nm;聚苯胺在复合材料中所占质量分数为15%~25%。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A) 层状钛酸铯的制备:将二氧化钛TiO2和碳酸铯Cs2CO3按照5.2:1~5.5:1的摩尔比混合研磨,混合物在750~850 oC下煅烧1~2小时,待其冷却至室温后研磨并在750~850 oC煅烧18~22小时,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研磨并在750~850 oC煅烧18~22小时,得到层状钛酸铯CsxTi2-x/4□x/4O4,其中□为钛空位,x的取值范围为0.65≤x≤0.75;
B) 质子化钛酸盐的制备:将浓度为0.8~1.5 mol/L的盐酸与层状钛酸铯固体按照75~150 mL/g的液固比混合搅拌3~5天,每24小时更换一次0.8~1.5 mol/L的盐酸;产物用二次蒸馏水洗涤过滤至滤液pH值为6~7,得到质子化钛酸盐HxTi2-x/4□x/4O4×H2O,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65≤x≤0.75;将其置于盛有饱和氯化钠NaCl溶液的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C) 二氧化钛纳米片胶体溶液的制备:将浓度为0.015~0.020 mol/L的四丁基氢氧化铵(C4H9)4NOH与质子化钛酸盐HxTi2-x/4□x/4O4×H2O按照200~250 mL/g的液固比混合搅拌10~15天,以9000~10000转数/分钟的速度高速离心30~40分钟,取上层清液为二氧化钛纳米片胶体溶液;
D) 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二氧化钛纳米片胶体溶液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按照550~650 mL/g的液固比搅拌混合12~16小时,产物用丙酮清洗至滤液中不含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止,放入45~55 oC烘箱中干燥1~2天,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
E) 聚苯胺的制备:将苯胺单体与过硫酸铵按照5.0:3~5.2:3的质量比分别溶于等体积的1.0 mol/L的盐酸中使苯胺浓度为0.02~0.03 g/mL,将两者混合反应6~9小时后抽滤并用0.5~1.0 mol/L的盐酸洗涤至滤液不含SO42-为止,在45~55 oC烘箱中干燥12~36小时,得到掺杂态的聚苯胺;
F) 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按质量比5:1~9:1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及聚苯胺溶于一定体积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使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浓度为4~10 g/L,聚苯胺浓度为1~2.5 g/L,两者超声分散1~3小时,然后将其混合,置于30~60 oC水浴中反应3~5天后抽滤,并依次用盐酸、N-甲基吡咯烷酮和丙酮洗至滤液无色为止,样品在50~60 oC干燥3~5天,得到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片插层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41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