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5860.6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峰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C1/344 | 分类号: | F01C1/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王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气动马达,特别是有关于气动马达的转子。
背景技术
气动马达的工作原理是由压缩气体驱动,提供扭力输出,再进一步带动其它工具转动。其中,现有的气动马达为了提高所输出的动力,在气动马达上设置有各式装置或调整机构。例如中国台湾I259865号专利即揭示一种气动马达,设置有二组进气孔与排气孔,并设置有控制阀组,以控制各个进气孔与排气孔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延长压缩气体在气动马达中的动力行程,获取较大的扭力输出。
然而,现有的气动马达在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请参考中国台湾M388576号专利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的转子仅设置有三个叶片,当高压气体驱动转子旋转时,容易因高压气体的进入与释放,而使转子获取的扭力高低震荡,而较为不稳定,使气动马达有容易产生振动的情形。因此,在气动工具中的气动马达多设置为具有六个叶片,如中国台湾I259865号专利所述,从而获取较稳定及较大输出扭矩。
当使用者将叶片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时,转子中的心轴则可能因需要装设过多叶片,而开设过多凹槽,使心轴有结构强度较低的问题,而使气动马达的叶片设置数量有所限制,无法通过增加叶片获取更为稳定的扭力输出。
并且,在心轴中增设较多数量叶片,理论上虽可增加与高压气体的接触,而获得更大扭矩输出效果,实际运用却发现,叶片数量增加会造成叶片随心轴转动过程中与汽缸内壁周圆摩擦更明显,导致扭矩效能非但没显著性提升,转子rpm反倒降低至超出业界容许的10%工作范围,进而影响气动工具的工作效能。
整体而言,目前气动工具的汽缸转子结构设计,尚有待业界提出更臻完美的设计方案,以期能设计出一种能大幅提升气动马达的汽缸输出扭矩,又能使汽缸转子转速不降低或转速虽降低仍在10%工作范围的新型气动马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矩明显提升且扭力输出过程更稳定的气动马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数量增加仍保有转子结构刚性的高输出扭矩效能的气动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马达,主要包括:
汽缸,它围构有容置槽、进气流道与排气流道,该进气流道与该排气流道分别与该容置槽相连通,该汽缸具有一内壁,该内壁位于该容置槽的周面;以及
转子,它包含一个心轴、多个主叶片及较主叶片短的多个副叶片,其中该心轴偏离中心且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该心轴具有一个外周面,该心轴设有多个在心轴的径向方向上凹入的主滑槽及副滑槽,所述的各主、副滑槽环形地排列于该外周面,所述各主叶片以可径向滑移方式滑设于主滑槽,各副叶片以可径向滑移方式滑设于副滑槽,所述各主叶片可在该心轴旋转时随该心轴转动并抵顶于所述内壁,各副叶片在心轴旋转时,处在一部分旋转角度时与汽缸内壁接触。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它还包含有用于在所述心轴转动时,使所述各副叶片仅能相对各副滑槽径向滑移而凸出于心轴外周面,却无法与副滑槽分离的限位装置,且所述副叶片处在靠近进气流道的部分旋转角度时与汽缸内壁接触。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所述心轴与所述多个主叶片将所述容置槽分隔为多个气室,所述各副滑槽的深度小于各主滑槽的深度,副滑槽的数量与主滑槽的数量相对应,所述各副滑槽与各主滑槽彼此间隔地排列。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所述限位装置包含多个凸肋与多个限位槽,所述各凸肋分别自所述各副叶片的两侧凸出成型,所述各限位槽分别自所述各副滑槽两侧凹入成型,所述各凸肋滑设于所述各限位槽,使所述凸肋及副叶片无法与限位槽及副滑槽分离。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所述凸肋、所述副叶片、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副滑槽在心轴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所述限位装置包含多个卡抵槽、多个卡榫与多个定位槽,所述各卡抵槽分别自所述各副滑槽两侧凹入,所述各卡榫分别插设于其中两个卡抵槽,使各个卡榫固定地容设于其中一个副滑槽,所述定位槽凹设于所述副叶片,所述各卡榫可滑动地容设于所述各定位槽,以供所述各副叶片卡抵于各卡榫。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所述卡榫的数量为所述副叶片的数量的两倍,每两个卡榫位于其中一个副叶片的两端。
如上所述的气动马达,其中,所述副叶片处在进气流道左右各45度角的旋转角度时与汽缸内壁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峰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峰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投影菜单的电视遥控方法、装置及电视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1C 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0 旋转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2 .弧形啮合式,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具有相同数量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08 .相互啮合式,即具有与齿轮传运动相似的配合元件的啮合
F01C1-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24 .反向啮合式,即与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1C1-30 .具有F01C 1/02,F01C 1/08,F01C 1/22,F01C 1/24各组中的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所包含的特点且配合元件间具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