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7035.X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王丽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根 |
主分类号: | A61B18/04 | 分类号: | A61B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镜下 定位 剥离 | ||
1.一种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包括等离子剥离刀(11)、电极(8)、树脂导管(3)、操作手柄(5)及操作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手柄(5)的中部开前后贯通的长口作为移动口(9),有移动控制环(7)套在操作手柄(5)上且能沿移动口(9)前后移动,所述操作手柄(5)内前部有一柱形空腔放置转动控制环(6),其在空腔内可以自由移动或转动;所述等离子剥离刀(11)为钢丝结构并伸入树脂导管(3)内,其尾部与移动控制环(7)固定;它还有一根头部有发射口的连动管(2)套在等离子剥离刀(11)外面,连动管(2)尾部与转动控制环(6)固定;所述操作控制装置包括等离子剥离刀(11)的移动控制装置及发射口的方向转向控制装置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是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特征:所述操作手柄(5)前端开孔插入等离子剥离刀(11)和连动管(2),操作手柄(5)后端有指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特征是:所述等离子剥离刀(11)的头部固定有钝形子弹头状结构的陶瓷绝缘头(1),其尾部穿过电极(8)与其固定,在移动控制环(7)下方一边开有一个小槽(7a),用来固定电极(8),电极(8)从小槽(7a)进入移动口(9)与等离子剥离刀(11)尾部固定连接,最终实现等离子剥离刀(11)尾部与移动控制环(7)的固定;
等离子剥离刀(11)与电极(8)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特征是:在所述连动管(2)的上端开有一个长条口(2a),作为等离子的发射口,为等离子剥离刀(11)提供一个工作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特征是:所述移动控制环(7)顶部有轴(7c),轴(7c)上方固定有卡块(7b),轴(7c)伸入转动控制环(6)内,卡块(7b)嵌入转动控制环(6)的内腔中,使转动控制环(6)相对移动控制环(7)轴向固定;
转动控制环(6)是一个外侧面均匀排布有一圈齿片(6a)、等离子剥离刀(11)穿过转动控制环(6)中心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特征是:所述移动控制装置由移动控制环(7)和移动口(9)组成,方向转向控制装置由转动控制环(6)和连动管(2)组成;推动移动控制环(7)沿移动口(9)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等离子剥离刀(11)前后移动,同时卡块(7b)推动连动管(2)跟着前后移动;拨动齿片(6a)可使转动控制环(6)绕轴(7c)转动,带动连动管(2)转动改变发射口的方向,进而控制等离子剥离刀(11)的切口方向;
树脂导管(3)外尾部有加强套管(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根,未经王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70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引导的超大几何参量测量系统
- 下一篇:激光烟花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