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7035.X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王丽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根 |
主分类号: | A61B18/04 | 分类号: | A61B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镜下 定位 剥离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器械中的微创剥离刀,尤其是一种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
二、背景技术
肠、食道、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全球主要消化道肿瘤的新发病例数为男性185.0万例、女性116.4万例;其中胃癌男性55.8万例、女性31.8万例,大肠癌男性49.9万例、女性44.6万例。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的国家,约有超过57%的恶性肿瘤为消化道肿瘤。2000年,我国的消化道肿瘤总病例数超过189万例,占全球发病总数的18.8%,其中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合计,男性69.0万例、女性34.4万例。
在国外,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无淋巴转移或不易出现淋巴转移患者,50%以上选用创伤较小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而我国治疗消化道肿瘤还是以手术切除肿瘤加根治淋巴清扫结合化疗为主。这种治疗方法康复周期长,而且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医疗费用高(约为10万元/人)。
而通过ESD的治疗,不但可治愈早期肿瘤,而且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其费用也可以得到大幅的缩减(4000元/人)。然而目前国外研发的ESD相关器械及附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并发症高、成本高昂的缺点,因此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SD相应器械和附件极为必要,将对我国肠、食道、胃癌三级预防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不足,提供一种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剥离位置可控、活动灵活及手术效果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其包括等离子剥离刀、电极、树脂导管、操作手柄及操作控制装置,其特点是:所述操作手柄的中部开前后贯通的长口作为移动口,有移动控制环套在操作手柄上且能沿移动口前后移动,所述操作手柄内前部有一柱形空腔放置转动控制环,其在空腔内可以自由移动或转动;所述等离子剥离刀为钢丝结构并伸入树脂导管内,其尾部与移动控制环固定;它还有一根头部有发射口的连动管套在等离剥离刀外面,连动管尾部与转动控制环固定;所述操作控制装置包括等离子剥离刀的移动控制装置及发射口的方向转向控制装置两部分。
上述等离子剥离刀头部固定有钝形子弹头状结构的陶瓷绝缘头,尾部穿过电极与其固定,并与电极电性连接,电极能促使等离子剥离刀产生等离子对消化道如胃、肠、食道癌细胞及息肉等进行切割。
上述连动管的上端开有一个长条口,作为等离子的发射口,为等离子剥离刀提供一个工作点。
上述移动控制环顶部有轴,轴上方固定有卡块,轴伸入转动控制环内,卡块嵌入转动控制环的内腔中,使转动控制环相对移动控制环轴向固定;在移动控制环下方一边开有一个小槽,用来固定电极,电极从小槽进入移动口与等离子剥离刀固定连接。
上述转动控制环的外侧面均匀排布有一圈齿片,拨动齿片可使转动控制环转动;上述等离子剥离刀穿过转动控制环中心的通孔。
上述移动控制装置由移动控制环和移动口组成,方向转向控制装置由转动控制环和连动管组成。移动控制环沿移动口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等离子剥离刀前后移动,同时卡块推动连动管前后移动;转动控制环绕轴转动,带动连动管转动改变发射口的方向,进而控制等离子剥离刀的切口方向。
上述操作手柄前端开孔插入等离子剥离刀和连动管,操作手柄后端有指环。上述树脂导管外尾部有加强套管。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在手术中,只需微创就可以实现剥离工作,能减少其它组织的损伤,减轻了病人的痛苦;2)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便、体积小、成本低,极大地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同时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3)剥离切口位置可控,使手术更加可靠,增加手术位置准确度。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镜下定位微创剥离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节点I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C-C剖面图;
图5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陶瓷绝缘头;2-连动管;2a-长条口;3-树脂导管;4-加强套管;5-操作手柄;6-转动控制环;6a-齿片;7-移动控制环;7a-小槽;7b-卡块;7c-轴;8-电极;9-移动口;10-指环;11-等离子剥离刀。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根,未经王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7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引导的超大几何参量测量系统
- 下一篇:激光烟花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