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7762.6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孙献忠;田勇;陈崇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豫北(新乡)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4 | 分类号: | B62D3/04;B62D5/04;F16H57/12;F16H57/039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45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助力 转向器 蜗轮 蜗杆 间隙 自动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技术,涉及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蜗轮材料采用的是尼龙合金材料,该材料具有自润滑和耐磨的优点,但是该材料受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导致蜗轮蜗杆的啮合间隙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影响蜗轮蜗杆的啮合性,从而导致驾驶手感时轻时重,影响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能够对蜗轮蜗杆的啮合间隙进行自动补偿,从而避免驾驶手感时轻时重,保证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包括转向器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蜗轮2和蜗杆3、蜗杆底部轴承4、蜗杆顶部轴承5和蜗杆顶部轴承锁紧螺母6,蜗轮2位于壳体1内的蜗轮安装腔内,蜗杆3位于壳体1内的蜗杆安装腔1d内,蜗轮2和蜗杆3相互啮合,在蜗杆安装腔1d的底部有蜗杆底部轴承安装盲孔1a,蜗杆底部轴承4位于上述蜗杆底部轴承安装盲孔1a内,蜗杆底部轴承4的内套安装在蜗杆3底部的轴承安装段3a上,在蜗杆安装腔1d与电机安装腔1c之间的隔板1e上有一个台阶形的蜗杆顶部轴承安装孔1b,该蜗杆顶部轴承安装孔1b的大直径端口朝向电机安装腔1c,蜗杆顶部轴承5安装在蜗杆顶部轴承安装孔1b内,蜗杆顶部轴承锁紧螺母6拧在蜗杆顶部轴承安装孔1b大直径孔的内螺纹中,将蜗杆顶部轴承5的外环压紧,蜗杆顶部轴承5的内环安装在蜗杆3的顶部,蜗杆3的顶部穿过隔板1e进入电机安装腔1c;其特征在于,
(1)所说的蜗杆顶部轴承5是调心球轴承;
(2)在蜗杆底部轴承安装盲孔1a内安装有一个调节环8,它是由调节外环8a、调节内环8b和1~2个连接筋8c组成的整体结构,调节外环8a和调节内环8b是宽度和厚度相等的同心的圆环,连接筋8c沿半径方向将调节外环8a的内表面与调节内环8b的外表面连接为一体;在调节外环8a和调节内环8b的圆柱面上各有一个同轴的、径向贯通的顶杆孔8d,顶杆孔8d的轴线与连接筋8c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45°,当具有两个连接筋8c时,两个连接筋8c的位置相对顶杆孔8d的轴线对称;调节内环8b套在蜗杆底部轴承4的外套外面,调节内环8b的内径与蜗杆底部轴承4的外套过渡配合,调节外环8a的外径与蜗杆底部轴承安装盲孔1a的内径过渡配合;调节环8由非金属材料制造;
(3)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与蜗杆底部轴承安装盲孔1a对应的位置有一个与蜗杆底部轴承安装盲孔1a贯通的、带有内螺纹的弹性顶杆组件安装孔,弹性顶杆组件7通过螺纹安装在上述弹性顶杆组件安装孔内,弹性顶杆组件7由外壳7a、端盖7b、顶杆7c和弹簧7d组成,外壳7a是一个带有外螺纹和中心台阶孔的圆筒,该中心台阶孔的后段直径大于前段,带有内螺纹的端盖7b拧在外壳7a后端的外螺纹上,封盖住外壳7a的后端口,顶杆7c是一个台阶轴,顶杆7c的小直径段插入外壳7a中心台阶孔的前段孔并从外壳7a的前端口伸出,顶杆7c的小直径段与外壳7a中心台阶孔的前段孔之间保持滑动间隙,顶杆7c的大直径段位于外壳7a中心台阶孔的后段孔内,顶杆7c的大直径段的直径大于外壳7a中心台阶孔的前段孔直径,弹簧7d位于外壳7a中心台阶孔的后段孔内,弹簧7d的后端顶住端盖7b的内端面,弹簧7d的前后端顶住顶杆7c的后端面;顶杆7c的前段直径小于调节环8上顶杆孔8d的孔径,顶杆7c的前端穿过调节环8上的顶杆孔8d顶住蜗杆底部轴承4的外套。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啮合间隙进行自动补偿,从而避免了驾驶手感时轻时重,保证了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调节环8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弹性顶杆组件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豫北(新乡)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豫北(新乡)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7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三维取向结构的碳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轮胎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