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3037.X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枫;张燕霞;叶德友;钱春桃;娄群峰;程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南方 线虫 黄瓜 渐渗系 材料 培育 方法 | ||
1.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的获得:以栽培黄瓜‘北京截头’为父本,野生种酸黄瓜为母本杂交获得杂种F1,杂种F1通过胚胎拯救结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对其染色体进行加倍,加倍后获得种间双二倍体新种,命名为Cucumis hytivus,以双二倍体新种Cucumis hytivus为母本,与栽培品种‘北京截头’回交1~2代,然后再自交3~5代获得其多代回交自交后代群体株系,即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
(2)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接种鉴定:制备1mL含1000个虫卵的南方根结线虫接种液,按照2000卵/株的接种量接种步骤(1)获得的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幼苗,接种8周后将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植株的根剪下,统计每株根系的根结数及卵块数,按如下公式计算病级指数DI,1<DI≤2的株系即为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
DI=∑(Sini)/N;其中si为发病级别,ni为相应发病级别的株数,i=病情分级的各个级别,N=调查总株数,发病级别si的分级标准为:0级无根结;1级1~2个根结和卵块;2级3~10个根结和卵块;3级11~30个根结和卵块;4级31~100个根结和卵块;5级100个以上根结和卵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野生种酸黄瓜较栽培黄瓜‘北京截头’提前2个月播种,并对其进行40d以上的光照处理,使两者花期相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接种鉴定具体步骤如下:
1)病原物繁殖与保存将南方根结线虫卵接种到感病番茄品种‘苏粉2号’上,于温室中进行繁殖保存备用,每3个月转接一次;
2)病原物分离将番茄的根从植株上剪下,冲洗干净,然后将含有卵块的根切成1-2mm的小段,按1g病根加100ml的比例加入0.5%的次氯酸钠盐溶液,充分振荡2~4min,使病根中的卵从卵块中解脱出来,迅速依次过60、200及500目筛过滤,洗下的卵再立即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得到卵液后取1ml进行镜检,利用计数皿确定其浓度;
3)接种待黄瓜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卵液,接种量为2000卵/株,接种后温度维持在25℃~28℃,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
4)鉴定接种8周后将所有植株的根剪下,去掉根上的基质,将根洗干净后调查统计每株根系的根结数及卵块数,按如下公式计算病级指数DI,1<DI≤2的株系即为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
DI=∑(Sini)/N;其中si为发病级别,ni为相应发病级别的株数,i=病情分级的各个级别,N=调查总株数,发病级别si的分级标准为:0级无根结;1级1~2个根结和卵块;2级3~10个根结和卵块;3级11~30个根结和卵块;4级31~100个根结和卵块;5级100个以上根结和卵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南方根结线虫卵接种感病番茄品种‘苏粉2号’前以单卵块接种法进行纯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种步骤前还包括黄瓜材料的育苗步骤和移苗步骤,具体方法如下:
育苗:将获得的各株系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浸种,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8℃催芽,待胚根长至0.3~0.7cm时将种子播于装有灭菌营养土的穴盘中;
移苗:待黄瓜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将幼苗移入装有经高温灭菌营养土的塑料钵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灭菌营养土为将草炭和蛭石1∶1混合,并经121℃灭菌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0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