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型口蹄疫病毒中含缅甸亚型的3个亚型基因工程多肽疫苗 及其制备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3388.0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2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琰;赵泓;龚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晓琰;赵泓;龚铁军 |
主分类号: | A61K39/135 | 分类号: | A61K39/135;A61K48/00;A61P31/14;C12N15/62;C12N15/70;C12R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李平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长宁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蹄疫病毒 缅甸 个亚型 基因工程 多肽 疫苗 及其 制备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口蹄疫多肽疫苗,特别是一种O型口蹄疫病毒中含缅甸亚型的3个亚型的基因工程多肽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畜牧业中偶蹄类动物(猪、牛、羊及骆驼)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造成疫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种疾病的流行曾对德国(1937-1938)、土耳其(1964-1965)、英国(1967-1968、2007、2009)、奥地利(1973)、法国(1974)、韩国(2000、2002、2010、2011)、日本(2000、2010)、朝鲜(2011)等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属于“口蹄疫疫区”,非口蹄疫的国家或地区仅占少数。我国是口蹄疫疫区,每年都有数次至十数次疫情报道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épizooties,OIE)。
口蹄疫的临床诊断特点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对于畜牧业,猪、牛及羊的饲养及畜产品的贸易危害极大。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细小RNA病毒,对猪、牛及羊传染途径多,毒力强,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易于传播,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生产性能下降,防治费用高,发病率100%,成年畜死亡率一股1-2%,但幼畜高达50%,甚至100%。
口蹄疫病毒颗粒中含有一条正链极性的、由8500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病毒颗粒的囊膜包括包绕单链RNA的四种结构蛋白VP1(分子量34000)、VP2(分子量30000)、VP3(分子量26000)、VP4(分子量13500)。四种结构蛋白每种60个分子构成一个二十面体病毒粒子。二十面体的顶点由结构蛋白VP1的免疫决定簇区域为141-160区域和200-213区域。
口蹄疫病毒具有显著的抗原多样性,目前发现的FMDV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每种血清型还可以继续分成多种亚型。中国原为O型口蹄疫流行区,从2009年7月份开始至2010年6月,我国总共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了36起口蹄疫疫情,其中2010年1-6月份,向世界卫生组织上报猪口蹄疫疫情12次,均为O型口蹄疫的不同亚型。
对于口蹄疫,注射疫苗是目前预防口蹄疫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中国存在多个O型口蹄疫的亚型,主要的就有8种,为免疫工作带来难题。免疫疫苗有:免疫疫苗有:
1、减毒疫苗及灭活疫苗:
传统的减毒疫苗及灭活疫苗是利用大量培养动物细胞,然后感染口蹄疫病毒,经过培养、分离病毒,再用化学试剂使病毒灭活或减毒后制备而成。减毒疫苗及灭活疫苗只能针对O型口蹄疫的某一个亚型,不能覆盖多种亚型。由于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目前我国O型口蹄疫缅甸亚型常见。减毒疫苗及灭活疫苗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口蹄疫疫苗,但是,未能满意控制O型口蹄疫缅甸亚型疫情。
2、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其机理是动物细胞摄取质粒DNA后,动物细胞可以使质粒DNA表达形成多肽抗原,引起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口蹄疫核酸疫苗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显示其对口蹄疫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目前为止,其免疫保护效果与灭活疫苗相比未显示其理论上的优势。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核酸疫苗的生产周期长,其技术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其次,最为重要的是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质粒DNA可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肌肉注射质粒后,仅有很少部分被肌细胞摄取,质粒去向如何尚待进一步查明;影响核酸疫苗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很多,效果不太确定;外源DNA注入体内后,可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使宿主细胞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活化,使宿主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3、多肽疫苗:
合成多肽疫苗能克服常规疫苗的缺点,很早就被认为是动物传染病预防用的终极疫苗。1982年研发出人工合成的多肽苗。使用大肠杆菌作为寄主细胞发酵培养时间只需20个小时,周期比用动物细胞生产灭活疫苗短得多,基因工程疫苗对环境没有污染,没有泄露的危险,非常安全,且生产出的疫苗在贮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冷藏,效价稳定。因此,制备出免疫效价提高而且可用于多个亚型或多价基因工程口蹄疫疫苗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晓琰;赵泓;龚铁军,未经吴晓琰;赵泓;龚铁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缸套的熔炼工艺
- 下一篇:绝缘纸板加工废纸屑末制作木炭及其工艺